(佛顶山石牌坊)
这一集的路线—— 乘缆车,登佛顶山,游慧济寺。 慧济寺,又称佛顶山寺。原为一石亭,其中供佛,明代创建慧济庵,到清代逐渐扩展为寺。特别是光绪三十三年请得大藏经,规模大扩,遂成巨刹,与普济寺(参见《普陀两日(6)——普济寺》)、法雨寺(下集)并称普陀山三大寺。倘若算是新建的“宝陀禅寺”(参见《普陀两日(11)——宝陀禅寺、万佛塔》),该并称“普陀山四大寺”。
![]() - 本应作为游览重点的三大寺庙之一,转了一圈拍了几片即匆匆离去,以至于漏拍了著名的普陀鹅耳枥。 佛顶山上有一棵珍贵的普陀鹅耳枥,是世界上仅存的,“普陀三宝”之一。1932年发现,树高13米,主干胸径63.7厘米,侧干32.4厘米,树冠覆盖面积72平方米。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按上述记载,这棵肯定不是,尽管旁边立了一块牌子。 -据介绍,佛顶山上的蚊母古树群和红楠古树群,既忠实地记录了大自然的变迁过程,又融入许多人文历史背景。窃以为,这也是普陀山的重要旅游资源,无奈当时人多拥挤想赶快逃离,放弃了对慧济寺的细游,没将他们纳为观赏的重点。 ![]() 一块独立的岩石上镌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游普陀志奇”五字。 《游普陀志奇》是孙先生的一篇文言文游记,记录了民国五年(1916年)他游览普陀时在佛顶山见到的奇异景象,而与他同行的人均未见着——后人分析,有的认为可能是海市蜃楼奇观,也有的推测是遇见了外星人飞碟,莫衷一是。——有兴趣了解这段往事的朋友,不妨翻阅一下2012年5月1日《舟山日报》载的《孙中山<游普陀志奇>内容属实》一文。为写这篇博文,思泉专门找出并仔细地阅读过。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网络上的有关文章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