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队在数学大赛上“全军覆没”? | 中青融评

 圆角望 2019-02-28

中国队在世界数学大赛上失利的消息,正在被舆论场热议。据了解,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当地时间225号,第十一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闭幕,中国队6名参赛者有4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1人获得鼓励奖。团体总分方面,中国队获得第六名。前五名分别是美国、韩国、塞尔维亚、以色列和俄罗斯队。

 

网上用中国队“全军覆没”来形容这次失利,未免有些夸张,客观来说这个成绩不算太差,但相比过去中国队在国际数学大赛上的辉煌战绩,这两年的成绩的确有很大下滑,不少人认为这跟国家对数学奥赛的明令“降温”有关。

 


2018年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各类奥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乃至禁止,数学奥赛的“额外优势”越来越小。

 

但要清楚地看到,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打压所谓的“全民奥数热”,以保护更多学生均衡发展,而不是让所有人去走奥赛的“捷径”。拥有数学天赋和奥赛才能的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用少数人的标尺去衡量所有学生,显然是畸形的教育路径。因此,给“全民奥数热”降温,是有内在合理性和现实意义的。但是,这不等于说奥数就不重要了,而是让奥数回到其应有的位置上:让那些有天赋和兴趣的孩子走上专业的学习道路,发挥其优势,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不能把中国队在数学大赛上的失利归咎于奥数的“降温”,应该从更多技术性因素上查原因、找对策。比如,这次大赛中国选手几乎被第三题“团灭”,除了一个参赛者拿了1分,另外5个人全是0分,这种“全灭”式状况显然是不正常的,很可能跟准备时的专攻方向或策略失误有关。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所说的,“中国没有拿到金牌也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大的基本的判断。一次竞赛它只能够代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特定情况下的状态。”我们期待看到中国队在世界奥数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也需要舆论对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更大的耐心,须知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找到真正的失利因素才能对症下药,诉诸于更多情绪化的偏见于事无补。


中青融评:眼见为实,就“视”论事

视频 / 梨视频  评论 / 黄帅

——————  ——————

本号原创微信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并注明微信公号:海运仓内参( ID:hycplb)

如想阅读更多评论,请订阅微信号“中青评论”(微信号:cydpl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