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梗与补阳还五汤(典藏)

 林中游 2019-02-28

脑梗与补阳还五汤
脑梗,补阳还五汤+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研究+ 当归独活汤,股骨头坏死+周仲瑛再生
障碍性贫血+ 徐景藩泡脚疗法治胃肠病 +慢性肾衰的名家学术观点辑要+龙虎追尪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脑梗:补阳还五汤
方剂组成:地龙 10g,红花 10g,桃仁 10g,川芎 10g,赤芍 10g,归尾 10g,黄
芪 120g,每日 1 剂 ,水煎服,均分 2 次。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
不节、情志所伤、劳倦、内伤、积损正衰等因素有引。本病或始于气虚、气阴两虚或“阴
亏于前而阳损于后”,终则气虚而血瘀,殊途而同归,故益气活血法为其主要治法。在
多年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气血相关理论,我们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
风各期的病理基础。益气活血法是治疗中风病的基本治法 ,益气为治本之法,活血为
治标之法 。益气包括补益人体肺、脾、肾气,使人体气机充沛,功能正常,气血调和,
正气强盛 。活血化瘀可使经络通畅,脑髓经脉得以濡养,气血调畅 ,痰浊、郁火不生,
清窍、脑络不受蒙蔽。治宜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
采用补阳还五汤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取得满意效果。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
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当归尾,具有活血祛瘀、

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补阳还五汤可以调节脑组织能量代谢
而发挥抗缺血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少脑梗死体积。
中风偏瘫
黄芪 60g,地龙 10g,当归 10g,川芎 6g,赤芍 6g,桃仁 6g,红花 6g;气虚血
瘀者,加大黄芪用量,可用 90~120g;阴虚阳亢者,酌加白芍 15g,天麻 10g,龟板
20g;淤血阻络者,可加全虫 6g,蜈蚣 1 条、丝瓜络 15g;挟痰者,酌加胆南星 10g,
天竺黄 10g。
患者,男,62 岁,2008 年 12 月初诊,主诉:两周前突发左侧肢体瘫痪,头颅 CT
示脑梗死,在外院对症治疗两周,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院诊治。证见:神志清、精神差、
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左侧肢体瘫痪,左上肢肌力 0 级,左下肢肌力 1 级,舌质暗淡有
瘀斑,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
100g,地龙 10g,当归 10g,川芎 6g,赤芍 6g,桃仁 6g,红花 6g,全虫 6g,鸡血藤
10g,白花蛇 1 条,每日 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服,连服 1O 剂,左侧下肢可抬高 45
度,肌力 2 级,又服 10 剂,能扶杖行走,继服上方 20 剂,左上肢肌力 3 级 ,左下肢
肌力 4 级,能自己行走,生活自理。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喁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不利,
偏身麻木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
春两季为发病高峰。中风的发生多因正气虚弱,内伤积损,气虚则血行不畅,脑脉瘀阻;
阴虚则阴不制阳,风阳动越,挟气血痰火上冲于脑,蒙蔽清窍而发病。或因情志过极,

化火生风;或因饮食不节,痰浊内生,风痰上扰清窍,阻塞脉络而发病。中风乃本虚标
实,上盛下虚之证,急性期虽有本虚,但标实更为突出,应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以平
肝熄风、活血通络、醒神开窍为法;脱证则应 治本为先 ,急需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至于内闭外脱,又当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兼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治宜
扶正祛邪。中风后偏瘫的基本病理特点是: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故本病的治疗应以,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为大法,阴虚的兼以养阴,挟痰的兼以祛痰。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正是为中风气虚血瘀证之专设,方中重用黄芪为主药,黄
芪补气,气为血帅,只有 营卫之气 充盛才 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气虚则鼓动无
力,血脉瘀阻;当归补血活血;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
诸药合用,使正气得补,瘀血得化,脉络畅通,故能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补阳还五汤脑梗死后遗症
黄芪 50g,赤芍 10g,川芎 10g,当归尾 10g,干地龙 10g,桃仁 10g,红花 10g。
血瘀重者加土鳖虫 10g、生水蛭 5g 活血通络;言语蹇塞者加制远志 10g、石菖蒲
10g、广郁金 10g 以祛痰利窍;气虚明显者黄芪加量至 90-120g,酌加党参 15-30g 以
益气通络;肢体麻木者加宣木瓜 10g、伸筋草 30g 以舒筋活络;肢体软弱无用者加桑寄
生 30g、川牛膝 15g、杜仲 15g 以强壮筋骨。
补阳还五汤生黄芪用量独重,以 30~60g 始,逐渐增加;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
加桑枝、桂枝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口眼歪斜,可合用牵正散
化痰通络;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虻虫破瘀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化痰;
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补气健脾;偏寒加制附子,温阳散寒。

张仲景活血化瘀法研究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疗法,应用广泛,其实用性强。张仲景在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十三类,从
而展现了张仲景在活血化瘀疗法中的伟大贡献。
1、益气活血法
中医的气血学说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若气虚不
能推动血液运行,则会导致血液的壅滞,出现肢体的麻木、痿软或半身不遂等。张仲景
在 2000 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篇
中提到:“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状,黄芪桂枝
五物汤主之。”阴阳俱微属营卫气血不足,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为阳气虚,阴血涩滞
的脉象。 由于气虚血滞,筋脉失养,故有身体麻木的症状。 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
以黄芪益气补中,桂枝温阳通脉,芍药入荣理血,大枣、生姜调营卫,共成益气活血通
脉之效。
益气活血法给后世医家很大的启示,如治疗 症的“蠲痹汤”及治疗中风后遗症半
身不遂的“ 补阳还五汤”都是宗张仲景的益气活血法而演化来的。
2 行气活血法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血瘀滞则可出现各种痛证,即所谓:“通者不痛,痛者
不通”。行气活血是治疗气血瘀滞的常用方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第
二十一》篇中曰:“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产后腹痛有虚有实,
若烦满不得卧,则为产后气血瘀滞,气机不通,故用枳实芍药散行气散结、活血止痛,

方中枳实破气散结,炒黑能行血中之气;芍药利血和血止痛。方虽两药但一气一血,共
奏行气活血之功。后代的失笑散(蒲黄配五灵脂)、金铃子散(元胡配川楝子)也都是
如此的配伍。
3 养血活血法
由于气血虚亏,不能充盈脉道,而致血瘀或血脉不能续行,则宜养血活血。张仲景
的炙甘草汤为其代表方。《伤寒论》第 117 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主之。”伤寒,若病在太阳当有发热、恶寒之表证,今未提表证而见脉结代,心动悸,
说明病在少阴心经。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太阳感寒,兼之少阴内虚,则外寒乘虚内侵出
现心悸、 脉结代。手少阴心主血脉,依赖气血的温养充盈。今手少阴心阴阳气血亏虚,
又有外寒的侵袭,使之血脉鼓动无力,不能续行,出现脉结代、心动悸的临床表现。炙
甘草汤能滋阴养血,通利血脉。方中炙甘草补中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
人参、大枣补气滋液;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血,滋心阴,以充血脉;桂枝、生
姜辛温可振心阳,通血脉;以清酒煎煮以增利血脉之功。 此方至今仍是临床的常用方,
用于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室性早搏之脉结代、心动悸的病证,多有较好疗效。
4 温阳活血法
阳气虚则阴寒内生,血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或因血虚感寒血脉不畅,而出现血
瘀之证。 临床上因寒凝血瘀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多种病证。邪在经络可有四肢关节疼痛,
手足逆冷,身痛腰痛等,若在胞宫可导致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等。张仲景在温阳活血方
面的方剂较多。

4.1《伤寒论》351 条的当归四逆汤,主治因血虚感寒,寒凝血行不畅而出现的四
肢厥寒,脉细欲绝症。方中当归、芍药养血和血;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甘草、大枣补
益中气;通草通行血脉。全方有温阳散寒,活血通脉之功。近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冻疮、痛经等症都有较好疗效。
4.2《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温经汤也为温阳散寒、活血通
经之方,主治冲任虚寒,瘀血内停的腹满里急疼痛或漏血不止等。方中吴茱萸、桂枝、
生姜温经散寒暖血;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活血散瘀;麦冬、半夏润燥降
逆甘草、人参补益中气,诸药合用温阳散寒,养血行瘀。
4.3 上面提到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有通阳活血之功。
5 泻热活血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中所提到的邪热与瘀血结于少腹的蓄血证,证见:
少腹拘急硬痛,其人如狂,或发狂、小便不利。其轻者用桃仁承气汤,方中以桃仁活血
逐瘀;桂枝通经活血以助桃仁、大黄除热荡实祛瘀;芒硝软坚祛实;甘草调诸药且防伤
正,全方共奏泻热活血化瘀之功。若蓄血重证,张仲景用抵挡汤治疗,方中水蛭、虻虫
直入血路,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泻热导瘀。其为泻热活血之峻剂,主治蓄血,
热结在少腹,其人发狂。如未见神志失常,只有小腹硬满的蓄血证,其证较缓者,用抵
挡丸治疗,药同抵挡汤,但水蛭、虻虫剂量减 1/3,桃仁减 1/5,且改汤为丸,以取
缓攻之义,但也属泻热活血通瘀之法。
6 解毒活血法

疫毒内侵灼伤气血,可出现阴、阳毒之病。《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治第三》
篇中所述,阳毒表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表现为“面目青,身
痛如被杖,咽喉痛”。
阳毒为疫毒伤及血脉。血分热盛故面赤红斑如锦纹,热灼咽喉故痛,热邪灼血,肉
腐而成脓故吐脓血,治宜升麻鳖甲汤。方中升麻甘草清热解毒;鳖甲、当归养阴活血散
瘀;雄黄、蜀椒解毒,以阳从阳欲其速散。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功。若疫毒侵
袭血脉,瘀血凝滞,阻塞不通而成阴毒。瘀血凝滞故面目青,经脉阻塞,血行不畅故遍
身疼痛如被杖,疫毒结于咽喉故作痛。治疗也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以防其损伤阴
气。
另外赤小豆当归散也为解毒活血方剂,主治狐惑酿脓,湿毒血瘀之证,见于《金匮
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篇中。也可治湿热便血,见于《金匮要略.惊悸吐
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中。方中赤小豆清热渗湿,当归活血,浆水解毒,
共奏祛湿解毒活血之功
7 消痈活血法
热毒内聚,营血瘀结,经脉不通,可以致痈。痈结于肠中为肠痈,在肺为肺痈,治
宜消痈活血,清热解毒。
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篇中的大黄牡丹汤,为治疗肠
痈,脓未成的有效方剂,至今仍应用于临床。方中大黄、芒硝荡实热、通壅滞;丹皮、
桃仁凉血逐瘀;瓜子排脓散痈,共奏清热消痈,活血通瘀之效。治疗肺痈用千金苇茎汤,

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治第七》篇中,方中苇茎清肺泻热;薏苡仁、瓜
子消内痈、排脓;桃仁活血祛瘀,全方共奏清肺活血,消痈排脓之效。
8 止血活血法
止血与活血是相反相成的配伍,止血要防瘀活血意在祛瘀止血。张仲景在 2000 多
年前就有了止血活血祛瘀法,其代表方剂如《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证第十八》
篇中,治疗金疮的“ 王不留行散”。方中王不留行主金疮止血行瘀;蒴细叶通利气血;
桑根主伤中脉绝;黄芩、芍药清热和血;川椒、干姜和阳行瘀;厚朴行滞利气;甘草调
诸药,共奏消瘀活血,止血镇痛之效。
9 活血祛风法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活血即可祛风。 张仲景早有其法,如《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篇中的红蓝花酒方,主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
气刺痛。”唐容川云:“妇人腹中经尽之时,及产子之后,卒皆空虚,风入无所捍卫,此
风及腹中之由也,风邪入腹,扰气乱血,腹中必刺痛”。既然风邪入腹而致血气刺痛,
本应以祛风治之,但张仲景只用红蓝花酒活血行瘀利气止痛,取其血行风自灭之意。方
中红蓝辛温活血;酒能行血,未再用祛风药物。
10 通痹活血法
痹者闭也,是因风寒湿之邪侵袭筋脉关节而致气血通行不畅的一种疾病,治疗大法
为祛风散寒除湿通痹。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篇中提到的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风湿历节病,证见:“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
短气,温温欲吐”。方中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

知母、芍药养阴活血;生姜、甘草和胃调中。此方目前仍为治疗类风湿关节肿痛的有效
方剂。
另外,临床还有“胸痹”一证,因痰血瘀结,胸阳不振所致,以胸痛背痛、短气、
喘息咳唾等为主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篇中已详细记
载了胸痹的治法,并创拟了“ 栝楼薤白白酒汤”等有效方剂,至今仍为医家所喜用。 此
方以栝楼开胸涤痰,薤白散结通,白酒活血通阳,三药同用具有活血通、通阳散结之功。
11 通经活血法
妇女因瘀血而造成的月经不调,或数月不至,或一月再见,少腹满痛者当通经活血
化瘀,使其瘀去经自调。《金匮要略 .妇女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云:“带下经水
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方中土瓜根、虻虫祛瘀活血;桂枝、
芍药调营活血;加酒以行药势,使之瘀去而经血自调。调经活血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
法。前面所述的温经 汤,抵挡汤也均属通经活血之方剂。
另外,经脉气血郁滞者,也可用通经活血,此处所云通经,非妇女经血之经,而是
经脉之经。《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云:“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
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肝着是肝脏受邪疏泄失职,经脉气血瘀滞,
着而不行所致。 因肝脏的经脉布胁络胸,故其证可见胸胁痞闷不舒或痛。 以手捶打胸
部可使气机舒展,气血暂时通畅而稍舒,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因病初起时在气分,热
饮可使气机通利,因此病人欲热饮。及瘀成,虽热饮亦无济,当通经活血,行气散结,
故治以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方中旋复花入肝经善通肝络而行气,新绛活血
化瘀,葱白通阳散结,使肝经气行血行,阳通瘀化而肝着可愈。

12 利水活血法
当水与血相结而成瘀时,则应水血兼攻,只求其一则不效。《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所载大黄甘遂汤主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
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妇人少腹满胀,有蓄血与蓄水之分,小便利为蓄血,
小便不利口渴为蓄水。今少腹胀满,小便微难而不渴,且在产后,故诊为水与血俱结在
血室,应水血兼治。方中大黄攻瘀,甘遂逐水以攻逐水血之结。 因产后多虚,故配阿
胶养血,使邪去不伤正。另外本篇所载当归芍药散治疗“妇人腹中诸疾痛”,此处之腹
痛为气滞血瘀兼有水湿郁结所致。 方中当归、芍药、川芎调肝活血止痛,茯苓、白术、
泽泻健脾利湿,也为利水活血方剂之一。但较上方和,本方也治“妇人怀妊,腹中疗痛”。
13 消癥化瘀法
血瘀严重者可以形成癥瘕积聚,当用破血化瘀之品而消之。 张仲景在此类方剂中
根据不同程度的病情拟出轻、重、猛、缓等类别。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二
十》篇中的桂枝茯苓丸,治妇人素有病又兼受孕,并因癥病使孕后下血不止。 故以“有
故无殒”之旨,先下其癥,使瘀去新生,才能使新血得以养胎。本方以桂枝、芍药通调
血脉;丹皮、桃红化瘀消癥;茯苓益脾,并用蜜为丸,从小剂量始服,使邪去而不伤胎,
此方可谓消癥之轻剂。《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之鳖甲煎丸,主治疟病日久,痰
血结成痞块,聚于胁下而成疟母者。疟母不去,则寒热难愈。方中鳖甲化瘀块,除寒热;
佐以乌扇、桃仁、丹皮、芍药、紫薇、赤硝,大黄祛瘀通滞;协以鼠妇、虻虫、蜂窝、
蜣螂消坚化;葶苈、石苇、瞿麦利水;柴胡、桂枝、半夏、厚朴、黄芩、干姜理气机,
调寒热;人参、阿胶补气血;灶中灰消 去积,清酒能行药势。合成化瘀行气,消癥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