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诞生基础历史,学易之前先搞明白,几千年的东西学不透的!

 昵称32353910 2019-02-28

熟悉咱们中国历史都知道,中国历史从轩辕黄帝起,已经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从天皇伏羲到现在也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了,甚至更久!

伏羲是谁? 伏羲又称太昊,包栖,从风姓。伏羲是上古部落的一个首领,是女娲的哥哥,史记中写作伏栖,还被尊为神,称青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易经诞生基础历史,学易之前先搞明白,几千年的东西学不透的!

伏羲做了哪些事了?

了解《易经》的知道,伏羲最大的功绩是一画开了天地,(开天地的不是盘古吗,没错,相传盘古大帝在一颗蛋里面,沉睡了18000年有一天,盘古醒来,眼前一片漆黑,于是了,奋神力手托上面,脚踩下面,于是蛋壳碎裂,清阳者上扬而为天,浊阴者下沉而为地。故有天清地浊之说)天地自此分了阴阳,而后伏羲创立了八卦,这八卦可不是我们现在常说娱乐八卦,哪个明星的绯闻,谁谁又出轨了,谁谁谁又分手了。八卦是上古伏羲时代的八个符号系统。因为没有文字,所以只能用八卦来表示当时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环境。

易经诞生基础历史,学易之前先搞明白,几千年的东西学不透的!

有了符号,便有了记载,有了表达,有了中国文化。伏羲了可谓是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

他创造的八卦后发展成易经,易经总共64卦,(为什么是64卦了,因为数列组合,8*8排列下来,共64卦!)

三字经曰: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实际上易经了总共有三部,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熟知的易经,实际上是周易,周易是周朝时期的易经,普遍的说法是夏朝用《连山》,商朝用《归藏》,周代所用之书就用以“周”字,名为《周易》,这种说法来自于《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东汉经学家郑玄解释周为周普,意思是周到,周至,完备,普通,普遍,周也也含有密的意思,我个人的理解是复杂,细致,却简单,普通的学问(密则复杂,高深,细致,普通则简单)

易则有两种解释,说文解字中曰,易,蜥蜴也,守宫,《秘书》中说,日月为易。其实无非都是想表达变化的意思,总结起来六个字,知进退,识时务。

那这三部易经是怎么来的了,古有三坟之说,连山为山坟,归藏为气坟(神农式创造,人道之所以有生、老、病、死,是因为气之所藏与所泄造成故曰归藏,商汤成熟)周易为形坟(黄帝乾坤易,注重地道--天道-人道,周文王继承。)可惜连山,归藏大部分已经失传,只有周易还完全存于世。所以严谨的说法,我们手头上的易经叫周易是最合适的。

易经诞生基础历史,学易之前先搞明白,几千年的东西学不透的!

乾坤易发展之商周时代,西伯侯继承了乾坤易这种思想,在被纣王囚禁于羑里时,他结合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创造出了周易64卦384爻,注上64卦的卦辞,其实在之前也有卦辞,周文王只是修正了一些,后来周公给周易注上了,384爻爻辞,并加以完善,修正。

直到后来,孔子50岁时,开始学习周易,爱不释手,有一句话叫韦编三绝,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看易经,上面的编书用的竹条都断了三次,可见孔子是多么喜欢周易,后来孔子为周易作易传,也就是十翼,相当于周易的十支翅膀,把周易从算命的书,占卜的书拉到哲理上,后来奉为儒家经典。

易经诞生基础历史,学易之前先搞明白,几千年的东西学不透的!

说到现在,会发现易经实际上是群体创作完成的,历经了几千年的洗礼,屹立不倒,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有一句话叫,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的就是伏羲,周文王,孔子的贡献,他们三人只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代表。可想而知,易经的历史多么悠久。没几个人学透了的。

同期视频版请观看历史视频:“易经的由来:两部失传只有一部仅存于世,学易要先弄明白基础常识。”

若喜欢本文,请收藏转发出去吧,感谢支持,感谢关注,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