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昵称32937624 2019-02-28

谢灵运(385-433),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出生于会稽郡始宁(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谢灵运继承了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其父亲是谢玄的长子谢瑍,早逝)。义熙元年(405),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即后来东晋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恭帝)的行参军,此后又先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各项职务。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刘宋代晋后,谢灵运被降封为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南朝宋第三位皇帝,424~453年在位)以『叛逆』的罪名杀害,年仅49岁。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他曾经写过许多清丽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篇比较特殊又不太为人关注的《罗浮山赋》,谢灵运在《罗浮山赋》中写道:

客夜梦见延陵茅山,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意相会,遂感而作罗浮山赋。

曰:若乃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数非亿度,道单悒幅。洞四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缅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柑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其大意大约是这样的:

旅途之夜的梦中,梦见了位于京城(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的延陵的茅山,第二天早晨,拿出道教经典《洞经》一看,发现其中是这样记载罗浮山的:茅山是洞庭的入口,南边与罗浮山相通。(这个记载)正好与梦中的情形相符合,于是有所感而作罗浮山赋。

赋曰:……洞天正好有三十六个,罗浮山正好是其中的第七个。暗夜之中这里也有光辉照射进来,使得幽深的境界仿佛青天朗日一般照亮……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茅山是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罗浮山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

谢灵运在今天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西北部著名的风景区罗浮山梦见了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句容 市的茅山,自然觉得十分神奇而不可思议,结果第二天早晨查阅《洞经》,知道茅山和罗浮山都是洞天福地,地脉相通,所以也就好理解了。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知道谢灵运所参阅的《洞经》究竟是哪一部道教经典,但是根据日本道教学者三浦国雄教授的观点,这部《洞经》很可能是《真诰》的原型之一——《真诰》是南朝道士陶弘景(456—536)所编撰的道教上清派代表性宗教书籍。

根据杜光庭《洞天福地记》的说法,茅山是十大洞天中的第八个句曲山洞,这个句曲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在润州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而罗浮山正是十大洞天中的第七个罗浮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曜真之洞天,在循州(循州主要包括今天的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

罗浮山和茅山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在洞天体系中两个洞天紧密相连,而且在《真诰》第十一卷中更指出:

句曲洞天,东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峨眉,南通罗浮,皆大道也。

也就是说:

句曲洞天,东面通往林屋,北面通往岱宗,西面通往峨眉,南面通往罗浮,全部都是大路。

林屋洞天就是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东北部的林屋洞,岱宗就是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峨眉就是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的峨眉山,罗浮山就是前述的罗浮山,如果说林屋山与茅山的直接距离还相对近一些(但大概也有100公里左右),其他山都与茅山相距甚远,距离最远的峨眉山大约有1500公里以上,不要说在地理和物理意义上不存在道教经书所说的大路,仅仅从想象的角度,设定这些洞天在地底下存在纵横交错的地脉能够把这些洞天联系在一起,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太大太大的脑洞。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东北部的林屋洞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的峨眉山

但是透过这个脑洞的神奇想象,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宗教含义是,在《真诰》中,本身僻处江南一隅茅山或曰句曲洞天在洞天体系中居于东南西北中的中这个中心位置,具有特殊的核心地位。

在谢灵运的《罗浮山赋》中,茅山也是他梦中思念的地方,而且,还强调了茅山和京城之间相距咫尺的这一特殊关系——在《真诰》中,金陵被称为洞虚之膏腴,句曲之地肺,履之者万万,知之者无一

考察谢灵运的行迹履历,他来到岭南直到被因为叛逆诛杀,大约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罗浮山,却又思念距离南京不远的茅山,可能也是另一种人在江海,心存魏阙。

而考虑到茅山在道教上清派中的重要地位,谢灵运在上清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茅山紫阳观元静先生碑》称赞茅山宗为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

从谢灵运《罗浮山赋》说起: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背后的内涵

上清派又被称为茅山宗

直到陶弘景(456—536)时期,茅山才成为上清派活动的中心,因此这以后的上清派被称为茅山宗,至《茅山紫阳观元静先生碑》称赞茅山宗为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这已经远在谢灵运活动的时期之后。但是,上清派兴起于东晋中期,东晋兴安二年(364)道士杨羲 (330—386)声称南岳魏夫人魏华存传授给他上清众经31卷,而且杨羲活动的后期就已经卜居于句容,杨羲所传弟子是曾经担任过护军长史的句容人许穆(305—376)。

考虑到上清派发展中的另一重要关键人物陆修静(406-477)的活动时期比谢灵运要晚一些,谢灵运在上清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可能需要被重新深入考察和研究,虽然在以往可能是相对被忽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