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芦苇的根茎。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相关配伍1、与麦门冬、天花粉等同用,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等症。 3、与薏苡仁、冬瓜仁等同用,可用于肺痈吐脓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相关论述1、《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2、《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3、《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4、《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