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怎么慢慢从青春片活成宫斗剧的?

 野田高梧 2019-02-28

青春网剧《独家记忆》和青春的关系就像「老婆饼」和老婆的关系一样——那就是没有关系。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少年维特必以死解脱的烦恼,是仰望烟花时觉察到的虚假天空,是没来由的「全国制霸」的自信,是岩井俊二所说的「无论从哪里切开,这都是一个没有正解的世界」。



偶尔也会有一些反类型青春片,如《濑户内海》,激烈地质疑:「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但这同样是用无所事事表达对世界的疏离,年轻人总是生活在远方。


《濑户内海》(2016)


反过来,如果对世界的真实性没有一丝怀疑、反思、挑战、碰撞,也从没有走出安全区的激动与迷茫,那么无论男女主人公脸上有多少胶原蛋白,都算不得青春片。


只能叫「大龄儿童片」。



公平的讲,《独家记忆》的主人公薛桐不是完全没有摆脱幼稚状态的愿望,第十二集,她在归国好友陈妍的带动下参与了野生动物保护,但电视剧对于动物保护的描写太过玄幻,难以令人信服。很快陈妍意外身亡,这条线索戛然而止,薛桐又缩回了自己的安全区中。


薛桐的父亲是一位见义勇为牺牲的出租车司机,从第一集起薛桐就竭力摆脱父亲的阴影,「弑父」本来也可以构成她走出安全区的一个驱力,然而这条线索竟然是以薛桐发现父亲早已有了外遇,感慨父亲原来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于是与父亲稀里糊涂地和解告终。实际上,她最后也仍然无法接纳那个高大的父亲形象,只能用另一个较温和的形象来把它覆盖掉。



至于作为主线的爱情则只不过是一些冲动的情愫而已,开始时没有刻骨铭心的理由,又以巨婴般的争吵结束。原作的男主角慕承和是薛桐的老师,网剧改编为了避「师生恋」之嫌,硬生生将其降格成了「代课的博士」,索性薛桐性格里唯一一点离经叛道的痕迹也被抹掉了。


然后观众们就看到了一个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性格模糊不清,连喜欢的男人是哪一个都不知道,永远处在「前青春期状态」的女主人公。全片的最后一幕,打开女主房门走进来的是慕承和还是刘启简直是猜硬币一样的概率,堪称「薛定谔的爱情」。



这部剧还能给观众看什么呢?除了宫斗。


电视剧中这群极度缺乏自我的女大学生最大的兴趣就是「舍斗」,围绕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一张照片、一篇演讲稿就能斗得不亦乐乎,几乎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吴曼潇就是寝室里的「华妃」,随时随地扮演女主的死对头,白霖和吴珊珊就如同沈眉庄和安陵容,虽然平时对薛桐贴心贴肺的好,但遇上保研这样的大事立刻谁也信不过谁。


第一集薛桐带着两个闺蜜偷偷混进监控室看录像的情节就非常有穿越感,怎么看都不像是当代大学里会发生的情节,倘若三人换上清朝宫女服色,把看门大爷想象成看守太医院的老太监就豁然通畅了。



主流媒体常常批评「穿越剧」如何败坏人心,但事实上只要一群缺少外部价值的人整天聚在一起,那么「斗」几乎是本性使然,并不是非要穿越回古代才可以。


令人扼腕的是,《独家记忆》虽然是一部糟糕的青春片,但是它所描述的这种空洞无聊的「前青春期」状态的确是现实中许多老一辈对于青年人的真实期望,也的确是许多不争气的年轻人的自恋折射。



当今父母从内心深处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飞扬的性格便不多,能认可青年人自我设立的人生目标的则更少。长辈对青年人最高的评价便是「听话」,最看重的美德便是「务实」,即便承认年轻人生理上已经成熟到了可以和异性结合的地步,心智上却仍对他们严防死守。


大学里多谈几个朋友是没关系的,但毕业之后最好马上结婚生娃,要是少年老成八面玲珑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被设定好的人生即便娶妻生子也还是处于「大龄儿童」的状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青春,而他们的孩子又将重复这一过程。



被物质主义驯化的年轻人同样对哪怕近在眼前一微米的玻璃鱼缸习焉不察。《独家记忆》的作者木浮生就是一个八零后,在她的笔下人物完全是去政治化的,外在维度被取消了,探索的欲望被取消了,与父权的冲突被取消了,剩下的只有流水账式的自我感动和反复无常的人际关系游戏——作者能小心翼翼地避开和环境的一切冲突绝不是妙手偶成,可是又有多少年轻人对牢房的舒适感到满意呢?



用「小确幸」作家喜欢的口吻来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青春片的主人公,却慢慢都活成了宫斗剧里的角色。是谁偷走了荧幕上和现实中的青春?我敢肯定:罪魁祸首不仅仅是高房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