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原创:《泰坦尼克号》:悲剧的美学价值和震撼力量

 寻梦向天歌 2019-02-28

本文参加了【影视情缘】有奖征文活动

寻梦向天歌/文

    看过在美国曾经创造了票房收入新高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之后,心情就象当年大西洋的波涛一样,久久难以平静。

承载量最大、规模最壮观、气势最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大西洋上的处女航途中不慎撞上冰山以后就那样悲壮惨烈地沉入海底。

船上2200多条生命除了700多人死里逃生之外其余无一幸免地葬身大海;船上分成不同等级的舱室,各色人等所谓的悬殊地位、贫富贵贱等一切世俗虚无的东西全都随之而化为乌有;杰克与萝丝之间萍水相逢、激情荡漾、轰轰烈烈的浪漫传奇爱情也随着大西洋上的海风飘然而逝;留给人们的仅仅只是深情悲叹、无穷回味。

 
                        沉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

  影片采用全景式的纪实、倒叙手法,在“泰坦尼克号”巨轮遇难84年之后对当年轰动一时的沉船事件进行了逼真的“克隆”、原原本本的复制以及回放,让人们透过银幕镜头和艺术形象详细地了解整个沉船事件的全过程,身临其境地感悟在重大灾难面前人类本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和当时社会的世相百态。

 
 

       美国航海探险家布洛克·罗威特对沉船84年之后依然沉睡海底的“泰坦尼克号” 残骸发生浓厚兴趣,他们利用具备多种功能的俄国潜艇,先后六次登临船体进行了探测、勘察,从沉船的残骸上打捞到了可能隐藏巨大财富的保险箱,企图找到象征王室富贵、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钻石项链,可惜的是只找到了一幅裸体画像及一面梳妆铜镜。

     他和同事们通过细致入微的探测、考证,拍摄记录了他们从船体上所看到的真实情景,并借助找到的遗物对当年的沉船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而“裸体画像”正好引起当时通过电视收看 “泰坦尼克号”探险活动新闻报道的萝丝老太太的密切关注,这位沉船时年轻漂亮的靓丽少女、沉船事故的幸存者如今已是101岁高龄的老人。

萝丝老太太带着孙女儿坐飞机专门赶到布洛克·罗威特他们在海上开展探险乘坐的轮船上,百岁老太太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裸体画像与铜镜,面对遗物,睹物伤情,84年前亲身经历的一幕幕往事如今又历历在目,随着萝丝老太太深情的讲述,影片引领观众一起开始了那次由恢宏壮观开始、以惨败毁灭结束的海上传奇之旅。

 
 

  “泰坦尼克”意为硕大无比,大就是豪华、可靠。停泊码头即将起航的“泰坦尼克号”,被称之为“不沉之船”、“梦幻之船”。如其说是一艘花费巨资、耗时多年所建造的世所罕见的巨轮,到不如说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金钱关系的一个缩影,这里毫不保留地表现出贫富悬殊、层次分明的等级差别,富人们可以神气地入住豪华的头等舱,在富丽堂皇的餐厅就餐,囊中羞涩、几近赤贫的穷人们只能住进拥挤不堪的三等舱,在潮湿低暗的大厅里一起搞“派对”。

离开码头抛锚远航的“泰坦尼克号”,又象是一所天然的人生大舞台,各色人等在这里开始了尽情表演。而当“泰坦尼克号”误撞海里冰山,紧靠船头的前五个舱位都已经进水,巨轮即将沉没、大难临头之时,轮船上乘客们的表演也由开端慢慢地发展到高潮阶段。

当人们得知“泰坦尼克号”随时都会沉入海底这一危险信息之时,大家的情绪很快由急躁不安转为对死亡的惊慌、恐惧。而当乘务管理人员发现船上的备用救生艇远远不够需求之时,各种矛盾尖锐冲突、交织激化,一场你死我活、与死神搏斗的悲剧也随之拉开大幕。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上起程到慢慢地沉没大海,短短4天时间所上演的一幕幕人生悲剧,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命在任何灾难面前总是显得那么渺小与脆弱,那么孤立无援,不堪一击。

不管一个人外表多么气派、豪华、阔气,而且自认为内心也蓄积着足够强大的自信力量,但是一旦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却显得微不足道,无可奈何。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外表的巨大宏伟仅仅只是一架经不起灾难检验的空壳,而造船师们“这船造得非常结实,绝对不会沉没”的过于自信更让他们实际领教了灾难事故的不可预测与逆转。

与人的生命相比,暂时的地位高低、贫富差距都不过是过眼烟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烟消云散。试想,人连生命都没有了,那些虚伪的所谓面子将何以体现?也许我们常常为人生当中诸多的不如意而长吁短叹,而当自身连生命都将不保之时,那些不如意与生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只有这时我们才会由衷地感叹:活着就好!

  “泰坦尼克号”悲剧对人性因为求生本能而表现出来的以求自保、狭隘自私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与讽刺。在巨轮顷刻之间就会沉没、灭顶之灾马上就要到来之时,船上乘务管理者们开始起用数量极为有限的救生艇帮助乘客们逃生。此时人们强烈的求生欲望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矛盾冲突更是升级到白热化的程度。尽管船上乘警惟恐慌乱局势不可收拾,极力维护船上秩序,宣布让妇女儿童优先上救生艇,但是那些男乘客们谁又甘愿眼巴巴地站着等死啊!

   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乘警们又让那些头等舱里的富贵乘客先上,没钱没势没地位的妇女、儿童依然被冷落在某个角落里绝望地哭泣!不论男女老幼,乘客们都把救生艇看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大家都拼命地、一窝蜂似地向救生艇上拥挤,乘警们则不惜使用棍棒,甚至开枪竭力阻拦。

船底层的人们在疯狂地向楼顶逃窜,而当船头倾斜下沉、船尾向上翘起之时,人们又不顾一切地死死地抓住栏杆往船尾上爬,许多挣扎着爬到船尾顶端的人又被巨大的贯性像往锅里下面鱼一样倒进了海里。如果说疯狂、骚乱、拥挤、哭喊是人们对求生本能及欲望的极大宣泄,那么在生死存亡关头只顾自己逃命,互不相帮则是对人们狭隘自私的绝妙讽刺。

比如,当杰克被栽赃陷害锁住双手困在船舱无法逃脱之时,萝丝连声呼救竟无人理睬,她请求接连碰到的几个人出手相救,他们更是置若罔闻,自私心态暴露无遗;再比如,当船体前后两半截断裂开来,接着先后沉没入海之后,海面上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一面是划浆缓慢摆动的救生艇上那些幸免于难的少数幸存者,另一面则是海面上漂浮着的一大片穿着救生衣不知死活的人影。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幸存者乘坐的救生艇

  按理来说,由于当时极度惊慌,救生艇上稀疏地坐着一些人,完全可以两只艇上的人合坐在一只艇上,多腾出几只救生艇来搜救海面上还有生还希望的人,可是乘坐救生艇的人们仅仅腾出了唯一的一只救生艇进行了搜救。据萝丝太太最后讲述,当时船上2200多人,除仅有700人逃生之外,当船慢慢下沉之时有1500多人落水,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搜救,仅仅救出了包括萝丝在内的6个人!虽然结局那么惨不忍睹,但是悲剧对人的生命及自私本能的毁灭却是毫不掩饰,真实可信,显示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震撼力量。

    萝丝与杰克之间一见钟情、闪电式、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是“泰坦尼克号”上演出的最具传奇色彩、富有美学价值的人生悲剧,更是“泰坦尼克号”上一幕幕悲剧的灵魂和主体所在。

编导通过一段由“英雄救美”贯穿始终的俗套爱情故事把整个旅程连接起来,倘若一味地描写富贵们在甲板上悠闲地晒太阳、聊天、嗑瓜子,必然显得过于沉闷无聊,剧情也缺乏起伏变化,而爱情故事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和灵魂,成为推波助澜、高潮迭起的最大看点。

究其实,杰克与萝丝这对才子与佳人的爱情原本就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不被看好。杰克是一位尚未成名、身无分文的穷画家,就连他搭上“泰坦尼克号”的船票也是靠赌博才赢来的。他除了英俊潇洒的外表和无法施展的绘画才气,别无所有。萝丝母亲让女儿嫁入豪门自有她的如意算盘,萝丝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又欠着一屁股债务,只有女儿嫁入豪门,她们一家才能大树底下好乘凉,才有摆脱困境的出路。对萝丝与杰克之间的感情母亲当然竭力反对、阻拦。

当萝丝的未婚夫发现了她和杰克之间的私情以后,更是对她大打出手,并派出心腹与耳目暗中盯防,最终卑鄙地栽赃陷害杰克。所有这些,使萝丝与杰克之间来得如同暴风雨般迅猛的爱情缺少了生根、开花、结果的土壤,更使得他们两人的爱情之路走得一波三折、起伏跌荡。特别是当萝丝冒着生命危险救出被锁在船舱的杰克,杰克拉着萝丝冲出拥挤不堪的人堆竭力劝慰、催促萝丝登上救生艇。原本可以凭借救生艇逃生的萝丝却不忍心撇下杰克一个人逃生,回想起杰克救她时的一幕幕情景和她们相识、相知、相爱时度过的美好时光,萝丝又毅然决然从救生艇上重新返回船舱,一对有情人再次激情拥抱。

轮船入海他俩双双落水之后,杰克竭尽全力站在海里用身体支撑着一块碎板让萝丝漂浮海面,而他自己却耗尽全身力气之后被冰冷的海水活活地冻死,这些都成为最令人感动、难以忘怀的一幕。

 
 

一段来得猛烈、失去得迅速的短暂爱情,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大海而曲终人散,好在青年男女向往、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勇气、魄力,生死存亡关头不离不弃,甘愿同所爱的人同生共死的坚韧意志和精神却是永远值得赞扬和称颂的。而俩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共同表达的爱情誓言:“你跳,我也跳”,也已经是许多青年男女为之感动、互相传颂的爱情箴言。

 
 

   就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最初以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起航,最终却以1500多条无辜生命葬身大海收场;就像萝丝与杰克的爱情那样,以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出火花的欣喜激动登场,却以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伤凄凉而告终。大喜是美,大悲更是美。大悲的美学价值就是让人们从中受到启迪,珍爱生命,铭记感动,把握现在,走好未来。

 
 2012年4月15日,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的费尔维尤劳恩公墓,手持鲜花的礼兵参加
   “泰坦尼克”号遇难者悼念仪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