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气凌人”是在描述这个海港城市时会跳出来的词,而且不得不承认,悉尼就是这么了不起!与它的澳大利亚姐妹城市相比,悉尼喧闹、固执、耀眼张扬。拥有蜿蜒的太平洋海岸线和精美海湾的悉尼,在海边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跳上一艘渡轮,悉尼就像一只牡蛎,海湾把城市的两部分远远拉开,其间点缀着的大量的瑰宝就像牡蛎中的珍珠。而当你落地悉尼或者说起悉尼一定首先想到的是地标性的建筑:悉尼歌剧院。 初见悉尼歌剧院定会让你万分激动。悉尼歌剧院是这般引人注目、独一无二、婀娜多姿,地球上还有比它更性感的建筑吗? 第一次看到如此著名的建筑总会让你感到惊奇。根据你所站的位置,歌剧院会变得比你想象得更小或更大。令你的期望变得混乱,但从来不会让你失望。最重要的是这座建筑非常实用,里面上演的节目(戏剧、舞蹈、歌剧、演唱会)和著名的外观一样有趣。 很幸运到达的当天正好有演出,演奏的是《堂吉诃德》的片段,还是在歌剧院最大的音乐厅,音乐厅的交响乐很是震撼,音响效果绝佳,讲究美学效果的内部如同鲸鱼肚子。最多可容纳2679人。设计的初衷是把这个最大的厅堂建造成为歌剧院,后来设计改动了,甚至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音乐厅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 1956年,丹麦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看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虽然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按他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但是他对前两个比喻也非常满意。但是,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他并没有料到,又一个“安徒生童话”将要在异域的南半球上演。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直到你零距离接触它,你才会发现大片的纯白色外表其实由1056000块可自动清洁的奶油色瑞典瓷砖组成的。 悉尼歌剧院悉尼港的便利朗角,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为背景的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这座建筑。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大利亚新政府与约恩·伍重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大利亚,从此再未踏上澳大利亚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后的工作由澳大利亚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与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虽然歌剧院内部没有外观那么耀眼,可以参加全天都有的1小时导览游。提供多种语言,包括中文,我们当时就是华人给热情的讲解。而在悉尼歌剧院靠近海的一侧也是拍摄海港大桥的好机位。天气好的话拍出来会非常漂亮。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而在悉尼歌剧院前面的咖啡酒吧一条街,每天挤满了世界各地的帅哥美女,又唱又跳异常热闹。逛累了可以在这里喝一杯,好好感受一下美丽的悉尼港,眼前的悉尼歌剧院,对面的海港大桥,来来往往的船支,让人心旷神怡。 2008年11月29日,约恩·乌松在丹麦去世,享年90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留给世人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你都将镜头对准它,允许它毫不客气地霸占你的相机,悉尼歌剧院确实尽善尽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