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乐喧天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3-01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佩戴玉鼓的吉祥寓意太多了:重整旗鼓、鼓乐齐鸣、一鼓作气等等。

   市场上比较多见的是腰鼓形(圆柱状)的玉鼓,而且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器物。像这种扁形的玉鼓市场却十分少见,因为少见,所以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伪造的赝品。

玉鼓的标准证据简要有:

1、器物具有明显的受沁,经放大观测,受沁顺着玉石材料的生长纹路向纵深渗透,这是入土玉器重要的特征。通过对大量古玉的实践和统计,受沁渗透需要经过至少五百年以上,才能够形成这种受沁程度。而受沁的结构是赝品短期强化伪造不可能实现的。

2、玉鼓表面己出现严重的衰减特征。这种皮壳包浆特征是,器物出土以后又进行过长时间的盘戴把玩,造成特有的质感。这也是赝品绝对做不到的特征。

3、玉鼓截面的乳钉,虽然磨制的缺乏标准规范,但是从工艺技术处理痕跡上,每个乳钉都是经过缓慢细腻研磨修饰成形的。这是唐宋磨制乳钉重要的工艺处理特点。而现在伪造的乳钉使用的是现代设备和工具,甚至用明清时代的传统工艺技术手段,这些伪造手段均曝露出很多造假的证据。比如:乳钉根部出现工艺痕迹,亦或是乳钉根部光亮度与乳钉顶部出现光亮差。

4、器物釆用通穿孔的型制进行佩戴,这是明代以前玉器,主要的处理和佩戴方式。在鉴定上我们要知道,不同朝代的孔都具有不同的工艺特征。这件玉鼓的孔具备唐宋时期的工艺特点。

通过以上对玉鼓的造型风格,工艺特征及受沁状态方面的简单论证,此器物不会晚于宋代。而且也是民间流散中很少见的玉器。

玉鼓直径3.6厘米,厚1厘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