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朋友圈又被“别人家的孩子”刷屏了,《中国诗词大会》里的优秀选手,让不少家长羡慕,自己家的孩子要是这样厉害该多好。 不管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冠军陈更,还是惊艳四座的13岁女孩邓雅文,她们身份不一样,但是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舞台上的她们出口成章,自信从容,让无数人惊叹诗词的美好。 诗词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被古诗词滋养的孩子,格局也会不一样。古诗词很重要,可是背诗常常令孩子头疼,让家长心累。好不容易背过了,诗词大意却不理解;即使琢磨出了意思,却逃不出老师讲解的内涵,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更不用说诗歌的内在美。学诗真有那么难吗?孩子如何凭一己之力,参透诗歌的内在美?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把打开诗词大门的钥匙,让孩子告别死记硬背,理解诗词内涵,轻松学习古诗词。 季翀 文 陈伟 杨静 图 适读年龄:3+ 乐乐趣揭秘翻翻书华夏系列《揭秘古诗词》通过最经典的唐诗宋词,领孩子进入诗词百花园,做游戏学声律,读故事习鉴赏。让孩子轻松学诗词,再不畏惧古典文学。 诗词是怎样长大的? 中国常被称作“诗的国度”,诗词润物无声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是伴着“春眠不觉晓”这样的诗句长大,那诗词又是从哪里开始“长大”呢? 弄清诗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让孩子在认知古诗词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艺术源于生活,诗来自劳动。最早的诗是人们打猎时喊的号子或歌谣,用来打气鼓劲。 楚国人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常用“兮”“哉”等语气词,平添潇洒之感。 汉乐府从民间采诗,再配乐编舞,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就是乐府诗。 唐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的盛世。到了宋代,词已能与唐诗媲美。 诗歌唱起来 为什么古诗读起来阴阳顿挫、余韵悠长? 古诗吟诵起来像唱歌,高高低低的声调编织出了和谐美妙的乐曲。古代汉字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其中平声基本对应今天的一声和二声,上声对应三声,去声对应四声,入声已经消失。 了解四声后,进一步认识平仄,上、去、入三个声调合成仄声。平、仄声交错,诗句的音调便像音乐一般起起伏伏、错落有致。 朗诵能加深孩子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声且富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在艺术熏陶下,加深对诗词的记忆。 游戏中学习古诗词 《揭秘古诗词》不是一本“板着脸”的诗词书,这里有几种小游戏,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玩。 飞花令是什么?诗人以接龙的方式,说出带有特定某个字的诗句,这种游戏就叫飞花令。就像《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找带有“花”的诗句往下接龙。 九宫格里猜诗句,把熟悉的古诗装进九宫格,你猜到了吗? 趣味游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古诗词,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 掌握诗词密码 为什么你觉得古诗词里的字都认识,却依旧读的一知半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掌握诗词密码。 诗词常不直接写吟诵对象,而借其他相关事物代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代月亮,借代能增加诗歌的趣味性,突出吟诵对象的特点,桑梓、烽火、杜康、朱门等是常见的借代词语。 古代汉字没有今天丰富,有些字古人只能用其他字代替,这就是通假字。对于常见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带着孩子多多留心记忆,读得多了,就很容易发现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字词。 古代诗词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口成章,家长应多点耐心,给孩子多些鼓励,让孩子真正热爱古诗词。 《揭秘古诗词》中,不但告诉孩子诗词从哪儿来,还让他们看到诗词是怎样一步步长大。以游戏讲解诗词格律、格式等基本知识,用插画再现唐代盛景,看唐诗如何融入当时人们的生活…… 这不是一本含有三百篇古诗词的赏析书,它是一本教会孩子如何读诗品诗的书,让孩子们能以字为桨,以句做帆,自此可以自在畅游古诗词的海洋。 教孩子学习古诗词,并不是为了让他学会背多少首诗,而是希望他可以在诗词中发现生活的美好,获得文字中蕴藏的智慧与力量。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