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物需肥有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不同的作物其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不同,在生根提苗时,是需氮、磷、钙、硼、锌的临界期,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就会导致生根缓慢,植株生长迟缓。而在开花前期,是硼、磷、锌元素的临界期,缺少这些营养元素,就会导致花而不实,落花落果,授粉不完全等症状,同时,这一时期氮肥过多也会导致落花落果,果实掉粒。

追肥不当造成落果
氮最大效率期小麦在拔节至孕穗期,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番茄在结果期,白菜在莲座期,向日葵在花蕾期,大豆在初花期等。
2、肥料的见效期与肥效期
碳铵当天见效,肥效期15天;氯化铵三天见效,肥效期25天,后期脱肥。尿素,七天见效,肥效期45天。复合肥十天后见效,肥效期90天。

追肥不当,造成毁秧
一般水溶肥见效期在5-7天左右,比较迅速补充营养,肥效期在25-35天,相对于复合肥肥效期要短,不过在作物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补充上,水溶肥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不会造成养分的浪费。

追肥不当,维管束早衰
而复合肥如果做追肥使用,有可能导致补充的营养元素没有在这一时期应用,或者过了这一关键时期而复合肥才见效,导致营养元素的浪费以及错失迅速补充该元素的最佳时期,使作物在不同时期吸收的营养元素紊乱,例如短周期作物,在追肥时大量使用复合肥,导致应该膨果时复合肥肥效期内促进了枝条、梢的生长,从而造成果实不能正常膨大着色等问题。
3、作用效果与利用率
水溶肥是速效型肥料,作物吸收速度较快,吸收利用率较高,施用方法得当,一般可达90%左右,最高达95%以上,几乎是全部吸收,而传统复合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吸收利用率最多仅为60%左右。并且水溶肥中所含的危害重金属污染以及氯化物少于传统复合肥,避免造成土壤养分失调、结构破坏等现象。在普通肥料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酸化,而且肥力也会下降不少,而水溶肥中一些功能性肥料还能改良土壤。

并且复合肥使用量较大,亩追施达40多公斤,成本自然增加不少,而水溶肥料每亩只需5-10公斤,滴灌用肥更少。
4、关键时期需肥迅速但肥效不可过长
作物在早春萌芽、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开花期,消耗的养分占到了储备养分70%左右。但开花后长枝,坐果,幼果细胞分裂,还需大量的养分,这就出现了贮备养分远远不够用的状况,所以在开花发芽前就必须补充一次肥料。但是肥效期不可过长,不然枝条旺长不停,影响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所以此关键时期必须要用水溶肥。
同样在膨大期、转色期,需肥同样要猛,而肥效不可过长,不然会影响果实转色、增甜,导致果实返青。
5、追肥用普通化肥要小心
警惕肥料中的缩二脲含量超标,有些复合肥在进行二次加工时,在高温状态下,如果工艺操作不当,就会重新产生缩二脲,引起缩二脲超标,从而导致“肥害”发生。

警惕肥料氯离子含量超标,忌氯作物应该特别注意,极易产生药害,而氯离子浓度过高不仅对忌氯作物产生药害,还对其他作物产生盐害,引发烧苗、烧根现象。
施用氨水、碳酸氢铵等肥料,这类化肥在气温较高时施用,容易产生大量的氨气,对农作物造成伤害,轻者使下部叶尖发黄,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使全株赤黄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