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融入生活,让学习轻松快乐。在影视剧中学习俄语,感受俄罗斯的当代国情、风俗文化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方式~ 今天推荐一部批判现实的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豆瓣8.5 。 影片用危楼影射俄罗斯的烂根,一黑到底 。怀揣美好理想的善良男主在冬季的深夜为无数生命奔走,然而腐朽的官员和麻木的民众,让人看不到一丝希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楼还在,它已经塌了。作为中国人,看这部电影只觉现实生冷到可怕 。 《危楼愚夫》 Дурак (2014) 导演/编剧: 尤里·贝科夫 主演: Artyom Bystrov / 娜塔丽亚·苏尔科娃 / Yury Tsurilo / Boris Nevzorov / Kirill Polukhin / 更多... 类型: 剧情 语言: 俄语 片长: 116分钟 管道工接到报告说某个住满底层群众的筒子楼水管崩裂,去勘察时发现大楼豆腐渣工程即将在24小时内倒塌,于是通过母亲好友联系到女镇长,女镇长和手下考虑了自身利益,又经扶植女镇长上位的经济操手怂恿,大家决定放弃转移大楼中的820名住客并暗中杀害了两个头头当做替罪羊。其中被杀的负责建筑的头临死替管道工求了情,允许他闭嘴带着家人远走他乡,管道工心中良心未死,不听父母和妻子的劝告执意去救人。 天微微亮他到了大楼前,挨家挨户去通告,大家惊恐的下了楼,并没有等待多久,躁动的人群在人渣的带动下开始对他“散布流言”产生不满,围殴了他一顿回到大楼。冰天雪地,受伤的管道工蜷缩在楼前的地上。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段:男主角季马在深夜中匆忙地穿上衣服,走出家门走往市长的生日聚会。他走在凄清的路上,双手放在羽绒服的口袋里,他迈出的步子是这样决然而义无反顾。导演用跟拍的长镜头对准季马,清冷的街景渐次后退,地上的积雪还没有化,这时候舒缓空灵而又带有一丝魅惑和危险的音乐响起。 这是影片中最为抒情的段落了,也是我最喜欢的段落。这样的一段,这样的愚夫颇有一股小人物的英雄主义的味道,他走在这条路上,就等于走上了一条一个人对抗整个烂透了的社会体制的“不归路”。 季马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勇敢而善良,但他却和整个肮脏腐败而又麻木不仁的社会格格不入。他母亲骂他不像个人,他妻子埋怨他,唯一能够理解和支持他的,只有他那个被人排挤行将就木的父亲。电影海报中用红色书写的巨大的“The Fool'异常醒目,讽刺和抨击了的只有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 影片剧情数次反转,每次伴随着旋转镜头,剧情就会堕入一个更为黑暗的境地。季马的本意只是想要救下危楼里的居民,却逐步演变成一群政客的厮杀,那些本来还在歌功颂德相互吹捧的政客们,瞬间就撕破脸皮,推卸责任,罔顾生命,甚至火并起来。 在女市长的生日宴会上,光头男的一篇吹捧的演讲在随后变成了绝佳的讽刺,后来两人先是撕破脸皮后是狼狈为奸;警察局长在会议上说,他的辖区内没有吸毒的,事实上呢,危楼里几个未成年结伴吸毒;本来季马最讨厌的上司费多托夫则成了整个政客圈子中仅存的善意,为季马求情,救了他一命,而他自己和消防队长,则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仅仅是上层社会的腐朽也就罢了,底层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不仁更让观众绝望和心寒,这些人才是真正的”The Fool'。季马舍弃逃命的机会,拼了命地挨家挨户地通知楼要塌了。但最后却被这群麻木不仁地愚民们打了一顿,昏了过去。 天地不仁,在社会体制的牢狱里,每个人都活得像是猪狗一般,每个人都不能幸免,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前几天看的纪录片《狼群》中的父亲说,“外面的世界太危险,太肮脏,枪支,毒品,如同牢狱一般。”此言不虚。 季马在逃亡的途中看到危楼下面既没有警察,也没有消防队,政府对八百多的生命置若罔闻。他走下车来,为了一个楼的生命留了下来。同妻子和孩子诀别。影片中有响起了抒情的音乐,如同英雄的悲歌一般。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最后屈原投江而死。 而本片中的主角季马,作为一篇灰白中唯一警醒的红色,没有死在国家机器的碾压中,死在了民众的愚昧和麻木里。 这是一部俄罗斯的影片,但这种故事却不仅仅会发生在俄罗斯,在它的南方某个邻国,甚至连拍这样一部反映现实的片子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一起像猪一样地活着,也会像猪一样得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什么都不是。“ 该文章转自豆瓣《世界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作者危楼愚夫。 |
|
来自: 老骆驼4753 > 《外国影视剧透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