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拿你的工作兴趣,来挑战社会的规则!

 紫薇院 2019-03-01
原创 汨罗江上一叶舟 2019-03-01 00:00:01

导读

做着自己没兴趣(不喜欢)的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好像动一动脑筋都能把自己送到了火化场,濒死的恐惧;好像动一动手指都能把自己所有的力气用完,每一秒是煎熬!

知道的人明白你是在闹情绪,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哭坟!

为了生存,做着自己没兴趣的工作,这是困扰多数职场人的一个心理顽疾——“心有不甘却又自甘堕落”。工作没兴趣,提不起干劲,一脸的厌世,生无可恋!

你该怎么办?可是你又能怎么办呢?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毕竟人得生存活着!所以你也只能发发牢骚,工作还得继续,生活也得继续……

但问题是,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矛盾心理体验:

平时上班讨厌工作,可是一旦放假玩久了,玩疯了、玩累了,又想回去工作。

再或者说,领导让你长时间休假,最后无聊到你会很想念工作。

又或者是说,找了三个月工作,没有自己称心如意的,只好“病急乱投医”,管它自己喜欢不喜欢,先干着再说。

人就这么奇怪,“长时间”不工作的日子会导致心理生发出荒芜,空落落的,没有安全感,在所谓的没兴趣里又生出了“有兴趣”。

别拿你的工作兴趣,来挑战社会的规则!

兴趣到底重不重要?

抱怨工作没兴趣的人,感性富余,理性不足。

沉浸在自我内心建构的世界里,而无视了这个社会性的基本规则(常识)。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自古以来多数人都是如此,这不是当代社会才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倘若大明建文帝朱允炆能活过来开口说话,他得伸长脖子,瞪大眼地告诉你:

“你这点事有什么可抱怨的?我还没兴趣做皇帝这个工作呢?爷爷朱元璋让我继承大统上位,结果叔叔朱棣不乐意了,起兵造反,我兵败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你说我容易吗!”

言归正传,事实上不喜欢从事天子工作的皇子比比皆是,无情最是帝王家,他们都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

就像溥仪,不到3岁登基,被一众大臣推向了大清帝国摇摇欲坠,历史浪尖的风口上,他有选择吗?

你看,天子都是如此,何况是老百姓呢?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着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不幸的是多数,幸运的只是少数,社会性的问题总归是个大概率事件,小概率不具有代表性。

多数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更多的是身不由己!这是社会的常态属性,普遍规律,也叫俗。但这个基本常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掉。

二十多岁的职场新人,年少轻狂,放荡不羁,你说做着自己没兴趣的的工作,还情有可原。

三十多岁的职场老司机,还说那话,只能说明你的心智未开化,不成熟,不谙世事、社会运行的规律。

记住这一点,别拿你的工作兴趣,来挑战社会的规则!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认不清这点,带着巨婴心理步入社会,还怎么在职场中混,在社会上打拼?只能越混越纠结,大脑一片混沌,未来一片迷茫。

为了生存,多数人做着自己没兴趣的工作,既然这就是事实性的普遍现象,多数人都是如此,那你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说白了,归根结底,所谓的工作没兴趣只是你一块遮羞布;不是工作不行,是你的能力不行,挣钱太少,没有存在感。

什么兴趣不兴趣的,人有兴趣的事多了,别拿兴趣说事!

工作与兴趣无关,钱才是兴趣的最大障碍,这是多数人的真实写照!所有吃力的苦和难,只是因为你自己还不够优秀。所以说做好当下的工作,和珍惜眼前人的道理一样的,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正如客家话说:“主意太多,没米下锅。”人就怕想多了,脑子复杂,越混越糊涂。

有时候一根筋,简单点好!简单直接更有效,把当下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了,乐而忘忧,“傻子多欢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别拿你的工作兴趣,来挑战社会的规则!

责任比兴趣更重要

做着当下的工作,不论兴趣与否,终归要回到人性的层面。

没有谁,天生是“为兴趣为生”;没有兴趣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责任心。

兴趣是天性里的随波逐流,而责任是天性的纯真善良,使命必达!

有多少人的人生就葬送在了自己的兴趣上,比如明熹宗朱由校,在兴趣与责任之间,他选择了兴趣;在岌岌可危的江山与木匠活之间,他选择了狂热的木匠艺术,而放弃天子的职责,直接把皇宫政权交给了由魏忠贤来治理这个国家,让岌岌可危的江山变得更加腐朽不堪……

最后,年仅23岁落了个英年早逝,将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这不是挖坑给他跳吗?真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木匠皇帝!

以至于有史学家这样评价他:天启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灾难时期,在明朝没出息的统治者中,天启皇帝的名声最坏。

看着这样的帝王,你会怎么做呢?多数人会说:“皇帝一点责任心都没有,换我做皇帝,我一定会励精图治,重振山河……”

所以说,责任大于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专注力和自律,这话不假!但在责任与兴趣之间,事实上成熟的人都知道:做事情应该价值排序,分清轻重缓急,当务之急是什么?

职场工作也是如此,面对做着自己没兴趣的工作,责任比兴趣更重要。

但换种思维方式来看,责任何尝不是一种兴趣,换句话说,责任就你人生最大、最高雅的兴趣。

别让所谓的“兴趣”,成为阻碍你人生成长的最大屏障,要么在工作中无精打采,得过且过,过着破罐子破摔的日子;要么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患上拖延,结果被自己的兴趣拖累到一无是处,平庸度日,心有不甘又无能为力地活着……

别拿你的工作兴趣,来挑战社会的规则!

如何在不喜欢的工作和兴趣之间作出平衡?

活在当下,定心静性,面对现实。如果你家里没矿,身后无人,也敢不敢来一场说辞就辞,世界那么大你想出去看看的勇气,那么对待你目前不喜欢的工作,你可以选择下面的3种方法来平衡现实与兴趣的冲突。

第1方法:极致而后追求兴趣。

有所成方可随性。

如果你当下的工作有发展前景,静下心来把一件事情做好,精进意味着超越,超越就意味价值。当你做所的工作,被领导、同事、同行等等认同,不断刷新他们的认知,刷出你的满足感、成就感时,兴趣也就随之升级,这时候你不想有兴趣都难。而当你把工作做到极致,有了足够选择筹码,你才有资格随性所欲地去追逐自己喜欢的,兴趣的工作。

比如,开个小旅馆都行,这没有什么丢人的,只要自己喜欢、开心就好。哪怕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都没有关系,谁也碍不着你什么事,因为你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只要不危害社会就行。

第2方法:用兴趣替代旧目标。

此花不开,彼花开。

不耽误当下工作,按着兴趣规划自己的未来的目标。

如果你的工作发展前景一般,静下心来,学习一种有前景的职业,时机成熟,果断转行。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是做旅游的内勤的,岗位薪酬到手才4K多点,在北京这种大都会,这点钱连个基本的体面生活都无法维持,就别提什么工作兴趣了。有一天,她痛定思痛,把省吃俭用攒下一部分钱,加上向朋友借了点,报名参加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英语培训班;两年坚持下来,她跳槽去了一家外企做了一名出境导游,薪酬翻了一倍;还清之前借朋友的钱,生活质量立马改善了很多,开始打扮自己,从头到脚透露着一股自信的气质,从原先的一股城乡结合部的土腥味,变成了职业白领的女神范儿。

第3方法:兴趣目标,一起行动。

顾此而不失彼。

当下工作和兴趣两不误,用两个工作目标来平衡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谋求更大的职业发展机会,那就做好当下的工作,然后找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做,没准兴趣发挥到一个极致的巅峰,有一天也你也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兴趣为之狂热发烧的工作。

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红遍全球的电影《流浪地球》,原作者刘慈欣之前是一名工程师,把能利用上的时间都投入到科幻小说的创作中,最终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开创了亚洲首次获奖的先河。如今他,已经名利双收,用兴趣“打败”了自己原本“平凡”的工作。

以上三种方法,希望对那些在职场中迷茫的、做着自己并不喜欢工作的人,有所启发。

最后说一句,或许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任何工作都没有所谓的兴趣一说,“成功才是你的最大兴趣”这才是人性的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