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梅的前世今生

 嘲笑鸟884 2019-03-01
​引用:
A:这张照片总够清楚了吧。花是吴恩元选出来的,照片是他拍的,字也是他题的,名字也是他起的,如果连吴恩元都不信,还能信谁?
沈渊如之子沈荫春能拍着胸脯说这个就是老庆华,自己养过三大盆,年年放花,不信他,信谁?
这个花从日本引归的时候就是以“庆华梅”引进,松村谦三直系流传下来的这个花就是叫“庆华梅”,只是到了国内被人改成了“刘梅”。国内也只有冯如梅老先生说这个是“刘梅”,丁永康老先生都亲口否认这个花是“刘梅”,那么到底该信谁?
我一直在想“庆华梅”这个花有没有可能同“秀字”、“端蕙梅”一样存在着同种异名的情况,吴恩元得到的这个“庆华梅”在他之前确认没有流落他处吗?确认没有被别人冠上“刘梅”的名字?这个也是个很难考证的问题,似乎没有任何历史上的证据,只当是我的猜测。
但看到了少数兰人提出所谓的“臭庆华”的说法,并且说早年看到的“庆华”就是现在市场上的“假庆华”,从而以此作为现在市场上的“假庆华”就是历史上的“庆华梅”的依据。我现在倾向于认为在早期国内就已经存在了用这个“假庆华”冒充“庆华梅”的事情,真“庆华”极少,除了流落到日本,国内可能也就三五位兰人有,但“庆华梅”的名声极大,国内很可能就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这种现象从古到今就有吧),以至于一些兰人在早期看到的“庆华梅”就不是真品,这样后来卖给日本人的“庆华梅”自然也就是现在流通最多的这个赝品。2004年前返销回国内的“庆华梅”都是这个赝品,都是日本人后期从中国当成“庆华梅”买回去的。松村谦三流传下来的真品“庆华梅”是到了2004年以后才返销回国的。以上也只是个人的一些推测,本不应该放到台面上来说。只是对于一种现象感到不太理解: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面前却总是选择视而不见。
楼主对于这个花名字的态度我是明白的,所以本来不打算对这个帖子作任何回复,现在回复是出于别的原因。但既然回复了,那就说一点我的看法,权当交流意见。
关起门来赏花,我是可以不用管它叫什么名字,好看就行,因为关起门来我就只需要对我自己负责。自己选出来的花,我爱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因为我的东西我做主。但敞开门来邀人赏花,我总得告诉人这个花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吧?就算是自己选出来的花也该有个代号让人记住吧?况且这个花又不是自己选出来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咱拿着老祖宗的财富总不能忘本吧?该是什么咱总得让它是什么吧?那好,所以咱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是吧?所以咱既然放在这里让大家看,咱就不能说不管姓名。知道这个花的,笑笑不做声也就罢了,不知道这个花的呢?一个帖子是有引导作用的,新兰友都被引导成说这个花是刘梅了,吴恩元自己选出来的花就这么被人改了名字,那吴恩元真的可以算是彻底不在人世了,因为留下的遗物都被人掉了包。
咱要是说咱就是做生意的,不管兰文化那也就算了。可您这也是在赏花啊,赏兰花也是在赏花格。赏花格咱就不能脱离兰文化。提到兰文化咱就得追踪溯源,就要严谨,不是随随便便的,这一点,每个兰人都有义务。
所以,既然您说“只认开品,不争姓名”,我不反对。但既然不争姓名,最起码您就不能搞错姓名是吧?没把握,不写姓名就是。不知道的兰友自己会问,问了自然会有人帮您回答。这总比让一头雾水的新兰友一上来就叫错名字要强吧?
B:
敬佩您的治学严谨...
但事实俱在,难道就不可以漠视吗???很显然,有些同志还是非常乐于“将错就错”的...
这样做可谓好处多多呢!如此,“潘绿”顶了“庆华”、“庆华”顶了“刘梅”,给老“华”来了个平级调动,那老“潘”却籍此一步“高升”,岂非皆大欢喜...
C:
此事说起来又很长,简要说几句。
“庆华梅”在我们国内搞错的时间应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日本搞错的时间我们已经无法考查了。吴恩元所记载的“庆华梅”是没错的,到了三十年代末,无锡地区流传的实品也是正确的,日本《兰华谱》中“庆华梅”黑白照与吴恩元留下的黑白照相符,此花正是上田省一从无锡蒋东孚处引进,此事在日本的《趣味之友》杂志有记载,刋登两幅黑白照。小原荣次郎于1937年1月也从中国引进“庆华梅”,他引进的品种也没出现错误,传给田宫氏与松村谦三,1973年日本《原色东洋兰》“庆华梅”彩照可以证明,品种无误。1986年松村谦三遗留的“庆华梅”彩照也是正确的。出现错误应该是在日本,1995年日本《春兰名品之鉴赏与栽培》《一茎九华铭花集》、2007年2月1日发行的《新版中国兰花图鉴》所谓的“庆华梅”都是“潘绿梅”,这些兰书对我国近代兰著影响极大,很多书都用了人家的错误图片。这就是“庆华梅”与“潘绿梅”相混的一个简单渊源。
再说“刘梅”。历史上所记载的“刘梅”,最早是1931年冯子才的《续兰蕙同心录》,包括后来的王叔平、胡志田、诸友仁等;沈渊如与《绍兴兰文化》只记载“楼梅”。仔细核实发现,“楼梅”、“留梅”、“刘梅”都是一个花,是一品荷形水仙。兰人们之间相传读音相同,用字不同而已。真正把“刘梅”记成一品梅瓣花的是《中国兰艺三百问》,能拿出放花实品证明吗?拿不出来吧。后来的兰著也是照葫芦画瓢了。2006年上海阳光兰苑引进的真正“庆华梅”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认证,一连几期刋登在《兰花宝典》上,名称就是“刘梅”。这些影响一直延流至今。现今兰展中混乱得一塌糊涂,称什么都有了。
正按你说的,这与“秀字”与“端蕙”极为相似。这不是一帧模糊的照片问题,从历史的流传过程、花品的记载以及多张不同时期的彩照可以证明
D:晚辈斗胆在此造次,请您一定多多包涵!!!
此花究竟是庆华还是刘梅目前都是在参考上世纪的书籍,没有准确的来龙去脉!!!如果是当时流进日本的时候品种就弄错了呢?毕竟谁也不敢打包票!!!其实现在全国80%以上的兰友都把此花叫做“刘梅”,就像您说的,以后兰友引种的时候容易把名字混淆,索性就叫刘梅算了,一会刘梅,一会老庆华,新手很容易买错品种!!!虽说是兰文化,但是说老庆华也没有实质性的证据,绍兴还有人叫楼梅,虽说是和楼梅书上的照片有出入,会不会是当时楼梅就弄错了品种了呢!!!这样说下去10年都说不清,我记得数年前很多前辈都说元字和南阳是2个品种,现在事实证明是一个品种!!!这就是以前就弄错的,难道刘梅和庆华日本人就是完全正确的!!!请前辈指教!!!此回复和经济利益无关,也只是本人个人观点!!!
c:
讨论“庆华梅”还是“刘梅”,我们不参考上世纪的书籍还能参考哪一个世纪啊?它们的来龙去脉也是有证据可查的,当时日本引去“庆华梅”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小原荣次郎;另一个是上田省一,他们引种品种都是正确的,这不是打不打包票的事,但是他们留下那么多照片,黑白的彩色的,局部特写与整盆花照。而且流传过程也非常清楚。这些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唉。当然这个花刚返销进来时,按不上名称,于是“刘梅”地叫起来,这些是很无奈的。相隔不久富阳王*从日本引进也就是称为“庆华梅”嘛。现在我们知道错了,就要改过来,这没什么。别说80%,就是99%有能怎样?要为前人、后人负责。只是我们很多兰人并没有认真地去研究它,人云亦云而已。
“楼梅”在日本的确是搞错了,《兰华谱》上的“楼梅”是品梅瓣花,真正的“楼梅”是品荷形水仙呀,并且说是赤蕙,你没法相信他。《兰华谱》上的“刘梅”花照反而不是梅瓣花,看花形应是荷形水仙的“楼梅”。此照是在上海的日本上田省一寄给小原荣次郎的。上田省一哪里得到的?还不是来自江浙兰人之手嘛。如此来看,三十年代江浙老兰人把“楼梅”称之为“刘梅”也是一个佐证唉。日本那头且不管它,“楼梅”在我们国内一直有流传,完全没有间断过,要想把别的品种与它搞混显然是不可能的事,除非确实不懂,或者别有用心,否则是没法解释的。
至于日本“刘梅”、“庆华梅”的对错与我们无关,但是我们不能不去研究它,“庆华梅”近代我们国内已经绝种了。日本把“潘绿梅”当“庆华梅”返绡了进来,现今“庆华梅”回归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它归位呢?这正如先生所言的“南阳梅”与“元字”,还有“秀字”与“端蕙梅”,“丁小荷”与“郑孝荷”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