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之“儒”竟是巨海兽》

 济宁大狮子 2019-03-01
作者:丁丁哥 2019/02/03

中国尊孔尊儒几千年,但其实并不知道“儒”是因何而来。

最接近的认识说“儒”的字义是“柔”,但仍然是并不知“儒”的具体出处。

“儒”其实也是华夏源于东北的证明之一,“儒”是可能已经灭绝的“大海牛”,其名字叫“巨儒艮gen3”。

据百度词条:大海牛(Steller's Sea Cow),又名“巨儒艮”或“斯特拉海牛”,是已灭绝的巨大哺乳动物,其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大得多,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它生活的地域主要是在百令海峡及可能包括鄂霍次克海, 也就是太平洋西岸北部的司令群岛(Commander Islands)的白令岛与铜岛(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特别是河流出海口,可惜现在只有标本和化石了。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华夏在距今五千年的时候是在黑龙江流域,而黑龙江的出海口就对着库页岛,这里的海就是鄂霍次克海,所以,五千年前的华夏人是有可能看到过“大海牛”的。

还是据百度词条,从时间上来讲,“大海牛”是 1741 年在白令海峡被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发现的,他也是已知唯一看过“大海牛”活体的生物学家,在随后27年的大屠杀之后(1768 年,探险家马丁·索尔记录下了最后的大海牛之死),由于人类大量捕杀“大海牛”最终灭绝,根据斯特拉的记录,大海牛身长约 7.5 公尺,体重 约4500~6000kg,可长到 10.7 公尺长,由于大海牛不畏惧人类,加上活动范围接近岸边,行动又慢,因此相当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它们“从来不叫,即使受伤也如此”。

 有没有中国人曾经看见过“大海牛”的证据呢?——有!

还是看百度词条:斯特拉写到当“大海牛”见到同伴受伤时,附近的大海牛会试图加以援救,根据猎人的说法,它们会尝试想拔出受伤同伴身上的鱼叉。

乔治.斯特拉没带鱼叉、没有捕鱼,他所说的事实应该都是“猎人”所说,而那个地域是华夏也近五千年历史的原点,“猎人”应该是华夏的人,或至少是包括华夏的人。

“大海牛”的“儒艮”二字明显是中国人起的名字,因为“艮”是盘古的专用字,而且,“儒”的字形里的“而”的字形的字义是“颊毛”,这是“儒艮”面颊下半部的象形,其是“鼻子下面、嘴唇上下的胡须”。

另外的相关文献还写到:曾有 1 头雌性大海牛被捕杀拖上陆地,而另 1 头与它同行的雄性大海牛就在岸边停留不肯离去,时间至少持续 2 天以上。

“大海牛”不仅有“盘古”的“柔”,而且有盘古的“大”和“宽厚、稳重”等等,这些感觉的总合就是“儒”,是像“艮”和“大海牛”一样的“儒”。

很多年前我就曾写过,“太极拳”应该是盘古老年的自行体操,否则不可能有这么的的影响力传播至今,“太极拳”与“大海牛”的感觉是一样的。

请注意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这些人大量捕杀大海牛,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来制造与修补船只”,因为“'大海牛’皮肤又黑又厚,犹如橡树皮”。

如果用“大海牛”的皮造船,这是可以造出长达10米的船只的!

要知道,现在广州及韶关等地一般河流最大的住家小木舟只有约6-8米长。

所以,“大海牛舟”可能是后来华夏渡渤海的重要条件,因为已知的独木舟、桦树皮舟的体量较小,根本无法与“大海牛舟”相比,“大海牛舟”可能才是真正的“龙舟”,大量的华夏高层人物和必须的随行物资需要不小的载运量。

而且,华夏在五千年的历史原点的库页岛时,完全有可能从黑龙江入海口将“大海牛舟”直接驶进黑龙江全流域,华夏的“龙”的原型及所谓的“猪”或“猪龙”等,很可能就是“大海牛”,或者跟“大海牛”有关。

不知道“孺子牛”会不会就是小“大海牛”?“大海牛”像人一样抱着婴儿哺乳。

汉语“蠕动”的词义也像是在说“大海牛”,像“需”一样的“虫”的动作。

《儒家之“儒”竟是巨海兽》
俄罗斯司令群岛大海牛遗骸

《儒家之“儒”竟是巨海兽》

《儒家之“儒”竟是巨海兽》

《儒家之“儒”竟是巨海兽》
大海牛(如有版权问题请提示撤图)

《儒家之“儒”竟是巨海兽》
儒艮”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有多像

——华夏的人应该都来转帖、转群。

——由《丁丁哥的家》原创:http://blog.sina.com.cn/gzddg


                         丁丁哥·置顶·文章                         


          《先夏100年文集》         
     《我们的中国道路》    
          《拆毁国家的年代》         
     《统一有什么好?》    
          《客观民主真民主》         
     《实践与真理标准》    

                          《创造"1"经济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