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姓氏的那些事——中国百家姓趣谈(一)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3-01

中国的姓氏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了。欧州人有姓的历史不过一千多年,日本的姓氏历史只有几百年。

关于姓氏的那些事——中国百家姓趣谈(一)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万三千多个姓,但在后来有些姓氏逐渐消失了,只剩下了今天的七千多个。清雍正年间,江西南昌府新建县有位名叫熊峻运的儒生,他将枯燥乏味的姓氏按照字义加以联缀,用纪事、状物、写景、抒情等手法,将原本毫无实质内容的百家姓编成一部以意义纂姓氏的新书,书名《姓氏笺释》,这样就使它产生了生命活力。如这本书的前48位姓是这样排的:

雍王家国,万古隆昌。江山席巩,诸夏平康。

文习孔孟,武乜孙庞。伏农黄后,陶姚禹汤。

周公封鲁,管仲相桓。通鸟公冶,明经公羊。

关于姓氏的那些事——中国百家姓趣谈(一)

原本姓氏的来源有多种,后来便不约而同地越来越起着一种连支连宗与明血缘知血脉的作用,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得到归属感。具体来说,我们加强研究姓氏文化,还有一些具体的作用:

1、通过研究姓氏文化,修书续谱,追根溯源,连支连宗;起着明血缘、别婚姻,促进人类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

2、理清我们与炎黄二帝的关系,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得到归属感;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肉体、心灵、生理的由来和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至于太昧于自己的短暂人生。

3、通过联络家族成员,守望互助,抚贫济困,相互扶持,共谋发展;同时通过亲情的认同,发展我们的人际关系。

关于姓氏的那些事——中国百家姓趣谈(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百姓更是给原本没有具体内容的《百家姓》赋予了许多内容。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语言现象。

(一)有的是望文生义,引申运用。

如:“你看他坐在那里周武正王似的。”(周吴郑王)----指周周正正像个国王。再如:“他刚从火场跑出来,浑身被烧得乌焦巴弓。”(乌焦巴弓)----因姓氏中有“乌”“焦”二字,都同火烧过有关,故用于此。

(二)有的是借音生义。

如:“地下乱七八糟的,到处稀饭盆榔”(奚范彭郎)----“奚范”音同稀饭,“彭郎”音同盆榔(榔头),故用于此。再如:“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着那样描凤画方的!”(苗凤花方)----苗与描同音,花与画近音,喻指细致认真。

(三)有的是把几个姓的声音同某个历史故事联系起来,赋予新的含义。

如:“不要说三请诸葛,就是七谢周瑜人家也不来!”(戚谢邹喻)----比喻求人很困难。

关于姓氏的那些事——中国百家姓趣谈(一)

(四)有的地方受方言影响,把某些连读姓氏予以新的解释。

如:“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总不能啃槽岩化吧!”(孔曹严华)----方言中把“孔”念成“啃”,曹与槽同音,啃槽,指喂牲口的槽中没有草料,牲口只能干啃石槽,借喻生活困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