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布莱施奈德尔注意到吾古孙仲端所述的道里并不可靠。吾古孙仲端从金南京汴京 (今开封)启程后向西北方向进发,从所经地区“山之东,水尽东,山之西,水亦西,地浸洼”这一地形特征和“历城百余,皆非汉名”人文景观来观察,他似乎未 经漠北草原的中心地带,迳往西域。因此他所记部族应全在西北地区。磨里悉和磨可里同时出现,看起来属于两个部族,我们以为磨可里是很早就迁移到西北地区的 人的后裔。而磨里悉则是西迁到蒙古高原后蒙古化的人又向西域地区迁徙的部分,所以在吾古孙仲端眼里,表现出两个不同的部族出现。至于这一部分磨里悉人何时 迁往西北地区,我们认为还是在辽朝时期或随鞑靼人西进,或受辽朝打击后逃到中亚地区。辽朝时期,篾儿乞人被称作梅里急或弥儿纪,辽廷对他们进行过多次军事 打击,如辽道宗寿隆二年(1096年)十二月,“斡特剌讨梅里急,破之”;寿隆三年九月,“斡特剌奏讨梅里急捷”,十一月,“西北路统军司奏讨梅里急 捷”。遭受这样的军事打击后,梅里急人迁往中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原来在唐代中亚还无柯尔克孜人的记载,可能同样是由于辽朝在开泰年间的打击,有一部分柯 尔克孜人西迁中亚,以至于在著名的玛纳斯史诗中塑造的英雄玛纳斯主要是和契丹人战斗。 1246年出使蒙古的教皇使者加宾尼记述说: “在东方,有一块土地,称为蒙古。有一个时期,在这块土地上有四个部落居住着,一个部落是也可蒙古,其义为大蒙古;第二个部落是速蒙古,即水蒙古,但是这 个部落的人自称为鞑靼,这是从流经他们领土的一条名为Tartar的河流而得名的;第三个部落称为蔑儿乞惕;第四个部落是蔑克里惕。”陈得芝先生认为在加 宾尼的行记中有两次提到Mecrit和Merkit这两个名称,因此“明显是两个不同的部族。……卡尔平尼所记述的Mecrit部,应是指克烈。”实际 上,虽然加宾尼的蒙古行记“写下了西方基督教世界和远东之间第一次接触的第一手绝对可信的记载。”但其所述情况,有一些纯属讹传,不能作信史来对待。如他 在行记中说:“畏兀儿人是聂思脱里教派的基督教徒。在交战中,成吉思汗也打败了他们。蒙古人采取了他们的字母,因为在此以前蒙古人是没有文字的。”13世 纪初的高昌畏兀儿政权是自愿归附蒙古的,成吉思汗对畏兀儿人没有采取过武力;蒙古人是灭乃蛮后采用畏兀儿文字的。加宾尼无疑是把乃蛮人误当成为畏兀儿人, 这显然是根据误传所致。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元代有一个水达达部,“本系元朝对朝鲜咸镜北道至大彼得湾以北沿海或沿江居住的某一个乃至某几个部落和部族的名 称,后来则泛指乌苏里江东西、黑龙江下游南北岸至此江口一带,以渔猎为生的许多部落与部族,是对于北极边诸民族的通称。这是元代对东北滨海及极边地区一些 部落与部族的泛称。”水达达居地与蒙古地区玄远,他们属于通古斯人,而绝非鞑靼人,因此他们不可能自称鞑靼人,这是加宾尼行记根据错误传闻的又一实例。总 之,加宾尼所述蒙古地区部族分布情况,不足为凭。我们以为蔑儿乞惕与蔑克里惕实为一部,加宾尼记为二部,系由传闻之误。如前所述,克烈这一部名只是在《蒙 古秘史》中首次出现,在辽金史料中并不见此名,应是蒙古部人对其临近部族的外称,而不是克烈人的自称,他们自称何名,不得而知。加宾尼说水蒙古自称鞑靼, 根据克烈人的祖先一部分是九姓鞑靼人以及水蒙古是“蒙古地方”之部族等情况,此水蒙古即为克烈人,也未尝不可。 17世纪初俄罗斯向东 扩张时,叶尼塞河右岸支流尤其是在乌布萨——图瓦河流域和西萨彦岭山脉北部地区居住着许多“布库里人”。波塔波夫认为此布库里人和在《阙特勤碑》文中出现 的bkli人具有“种族起源关系”。而且他倾向于这些人是“因契丹国家及其后的成吉思汗蒙古发展时而引起诸族向西方和北方移动的结果,出现在叶尼塞河流 域”这一意见。如果《阙特勤碑》中出现的bkli人不是高句丽人,而是人,那么我们赞同波塔波夫的看法(其实叶尼塞河流域的布库里人不可能是高句丽人,基 本过定居生活的高句丽人从朝鲜半岛北端跑到叶尼塞河流域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但是至于说这部分人是因契丹和蒙古兴起迁到叶尼塞河流域的观点,却不敢苟 同。我们认为,此“布库里人”应是较早向西迁徙的人的后裔。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名称相同,而且能认为人西迁的路线也和蒙古语诸部一样,从兴安岭北端或更北的 地区呈扇形向西移动。根据《蒙古秘史》,篾儿乞惕人的居地是在色楞格河下游,他们是西迁后又向南部的草原地区发展的人,而在草原北部的广大森林地区和几大 河流的流域,仍有许多人在那里生存。17世纪时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布库里人应是他们当中继续保持自己的族称和文化特色的那一部分人。 马迦特认为人与鞑靼人有血统关系,而伯希和则认为,“若说同一个民族在八世纪至十世纪历史时代之间,同时为东胡种的女真,与蒙古种的达靼之祖先,似乎不 是真相,加以选择。”马迦特把人与蒙古人的祖先之间的关系拉的太近,人即鞑靼人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而伯希和却把人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又看的过远,想来13 世纪初成为蒙古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篾儿乞人应是人的一支西迁北方草原继而先突厥化后又蒙古化的产物。 《史集·部族志》说:巴儿忽惕、 豁里、秃剌思以及从这些部落中间分出来的秃马惕部落,“彼此接近。他们被称为巴儿忽惕,是由于他们的营地和住所位于靴灵哥河彼岸,在住有蒙古人并被称为巴 儿忽——脱窟木地区的极边。……成吉思汗把他们全都征服了。”又说:“突厥斯坦和蒙古斯坦的大部分地区都知道察纳。巴儿忽真——脱窟木地区的豁里、乞儿吉 思、兀剌速惕、帖良古惕[等部落]中对它尤其熟悉。”现今有巴尔忽真河自东北向西南注入贝加尔湖,巴儿忽真——脱窟木地区盖指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史 集》谈到靠近这一地区居住着秃马惕部落。实际上此豁里、秃马惕部应是隋唐时代都波和骨里干人的后裔。成吉思汗命博尔忽去征服豁里秃马惕人。博尔忽被杀后, 成吉思汗震怒,命朵儿伯朵黑申前往为他复仇。朵儿伯朵黑申穿过大森林深入进军,由野兽所行走的小径至于忽剌安不哈之地。这个“忽兰安不哈”,在蒙古语中 “红公牛”的意思。地名的蒙古化,足见13世纪初时,豁里秃马惕地区蒙古化情形之严重。在现在的布里牙特、巴尔忽蒙古人中古代骨利干·都波——豁里·秃马 惕人的血胤究竟存在多少,值得深入研究。
来自: 连云港海之阔 > 《历史档案》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鞑靼人和蒙古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鞑靼人和蒙古人之间有什么区别?先说说鞑靼人。随着鞑靼人的逐渐壮大,他们成为了蒙古高原的主流群体,也成为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泛称(...
元朝建立的背景:北方草原的鞑靼化
八姓乌古斯、九姓鞑靼全都来了。九姓鞑靼人应是与三十姓鞑靼不同的另 一部分鞑靼人。磨延啜可汗在色楞格河西面布置军队, 并渡过色楞格河追击在河东布置军队的八姓乌古斯人和九姓鞑靼人;750年秋,磨延...
聊聊成吉思汗立国前蒙古高原的局势,哪些部族比较强大
乃蛮部,也写作奈曼,是突厥人的后裔,是突厥语族部落,有专家认为最早居于叶尼塞河流域,是一支南迁的黠戛斯部落,后来到达蒙古高原西...
成吉思汗为何会杀别克帖儿
合不勒汗去世后,蒙古的强势难以继续,继任其位的俺巴孩汗被塔塔儿人和金朝皇帝联手害死,继承俺巴孩汗位的忽图剌汗虽然是个万人难敌的...
蒙古大军为何要推行车轮斩?
蒙古大军为何要推行车轮斩?车轮斩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在战争中使用的残忍的杀戮方法。事实上,当成吉思汗征服蒙古高原的另一个鞑靼人...
如何认识鞑靼与蒙古之间的关系?
如何认识鞑靼与蒙古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柔然时期(源自柔然的别名大坛、坛坛)、突厥汗国时期(唐代《鄂尔浑碑铭》有“三十姓鞑靼”和“...
鞑靼与蒙古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鞑靼不是蒙古,蒙古也不是鞑靼。鞑靼这个部落是一个大部落,隶属于鞑靼部落的小部落有:怛旦部落、阻卜部落、塔塔尔部落、汪古部落...
浅论鞑靼(塔塔尔)溯源以及和蒙古的关系
在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先后覆灭后,九姓鞑靼人又融合相当多蓝突厥、乌古斯人(回纥人),之后九姓鞑靼人先后臣服于辽朝、金两朝,13世纪,九姓鞑靼被成吉思汗征服,这个时期有一部分三十姓鞑靼西迁,融...
鞑靼人和蒙古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不过这时的蒙古和之前生活在这片草原的匈奴、突厥一样是指的操同一语系的部族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只不过后来草原上这些操同一语系的部族是由成吉思汗的蒙古部统一的,于是就用蒙古之名指代这...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