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给孩子的古诗》 春天是外出踏青的季节,整个世界似乎都是桃红柳绿的。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有一种植物显得非常的特别,尤其是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这种植物被歌咏了成千上万遍,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信看到这,大家就明白我所指的植物就是柳树了。 那么,为什么柳树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如此重大的地位呢?首先,应该是跟它的读音有关,“柳”的读音跟“留”一样。对于古代的含蓄的中国人来说,当你想挽留一个人,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折下一支柳条送给他,对方就什么都明白了。 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柳树实在是太常见了,而且出现在古人送别友人常常去的渡口或者桥边,而这些场景常常让人触景生情,萌发诗意。因此,柳树也因此被文人骚客们写进诗中,也就不那么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了。 今天我的们要分享的这首诗,可能是吟咏柳树最出名的一首,它来自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句从一开始就将柳树比喻成了一个少女,因为“碧玉”在古代常常被用来指代少女,譬如我们常用的成语“小家碧玉”。这第一句的意思是说柳树美得就像画完了妆的少女,然后第二句就接着第一句的比喻,将柳树下垂的枝叶比喻成少女下垂的裙摆。 紧接着,诗人开始发问,这么细小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因为这些细叶都太小太精致太好看了。最后诗人自问自答说道,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样,是它把这些细叶裁剪了出来。将春风比喻成剪刀,可以说是千古一喻了,因为这个比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只有贺知章的这首诗才出现,而这个比喻也因着这首诗而被大家所熟知。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或者订阅我的公众号:apricotopia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