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名称一般由2部分组成,前面是通用名,后面是剂型,例如双黄连颗粒,由“双黄连”和“颗粒”组成。一般而言,只要前面的通用名相同,虽然后面的剂型不同,但药物组成还是一样的。比方说,双黄连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胶囊、双黄连片等,它们只是剂型的不同,但成分都是金银花、黄芩和连翘。 那么,有没有不符合的案例呢?有的。之前说过几个,今天再来说一个,妇炎消胶囊、妇炎消口服液与妇炎消泡腾片的例子。 妇炎消胶囊 首先,这3个药看起来,通用名是一样的,都是“妇炎消”,只是后面剂型的不同,但实际上,这3个中成药的组成也不同,而且,差别还不小。分别来看: (1)妇炎消胶囊:醡浆草、败酱草、天花粉、大黄、牡丹皮、苍术、乌药。 (2)妇炎消口服液:当归、丹参、赤芍、延胡索、三棱、莪术、苦参、黄柏、土茯苓、香附。 (3)妇炎消泡腾片:苦参、黄柏、蛇床子、金银花、野菊花、地肤子、白芷、石菖蒲、冰片、猪胆膏。 所以,从成分上看,妇炎消胶囊和妇炎消口服液,0个成分相同;妇炎消胶囊和妇炎消泡腾片,0个成分相同;妇炎消口服液和妇炎消泡腾片,2个成分相同,分别是黄柏和苦参,占比均为1/5,很少。因此可以说,这是3个成分很不相同的中成药。 妇炎消口服液 接着,我们从功效上看一看。 (1)妇炎消胶囊:清热解毒,行气化瘀,除湿止带。用于妇女生殖系统炎症,痛经带下。 (2)妇炎消口服液:清热,利湿,化瘀。用于因湿热瘀滞所至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炎症的治疗,症见白带量多、色黄质稠、小腹涨痛,肛门坠胀、双侧附件增厚等。 (3)妇炎消泡腾片:清热燥湿,祛带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阴痒病。症见:带下量多,呈豆腐渣样,或色黄如脓,或呈黄色泡沫样,其气腥臭。阴部瘙痒、潮红、肿胀等,念珠菌阴道炎、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见上述证候者。 从功效上看,这3个中成药都是治疗妇科炎症的,十分接近。其中,妇炎消胶囊是一个苗药,用于“妇女生殖系统炎症”。妇炎消口服液明确表示是治疗湿热瘀滞所致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妇炎消泡腾片明确标识可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念珠菌阴道炎、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 妇炎消泡腾片 最后,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用法。妇炎消胶囊和妇炎消口服液的用法很简单,就是口服。但妇炎消泡腾片的用法不是口服,也不是泡服,而是阴道置入。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因此,妇炎消胶囊、妇炎消口服液和妇炎消泡腾片不只是剂型不同,组方用药也有很大差别。但是,它们的功效是比较接近的,均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作用,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妇科炎症和带下病。 【小金药师说药事】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