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炳辉:流行的点穴法有哪些?

 神坤算人 2019-03-01

根据穴位居中的原则,定穴的大法是:在堂局定出太极圈四正线,然后沿着堂局水平中轴线在穴场(穴星所在的山体)上下考察,高低适中,发现具有穴位特征的地方,便是穴。

定穴的过程,是察看堂局、审明堂、看堂窝、观水口来去、砂弯、峰峦、穴星、落脉......等要素的过程,即宏观上从堂局的太极圈到微观的穴位的太极晕,其技巧融会贯通,贯穿始终,每个要素都要同时顾及,甚至不能分离。

穴星处在堂局太极圈正中的山体里,而穴位处在穴星中。

在穴星这个山体向阳的地方,就是穴场。

在穴场,见太极圈外圈左右相接,山岭峰峦四势己回,眼前大堂局的“堂窝”出现。

通常,堂窝低平宽敞,众山好象环抱于四堰,不要马虎的就以为这堂窝为真明堂,往往有很多的堂窝是个假明堂,所定的穴位也是假穴。俗语说:真局神仙看,假局众人识。

在假明堂是无法取穴的,一定要到真明堂取穴。

有真堂窝必有真明堂,有真明堂必有真局,有真局必有真穴。

真局隐蔽、巧妙,是因为真正的穴星“象主子一样,从不抛头露面,护从紧密,警备森严。”所在的山体相貌出怪,其形千变万化。所以有廖禹的九星出现,专说其怪,而这一说,如不知九星的精髓,肤浅运用,反成误导。

真明堂的四周群山,一定依局形的原则排列,特别是正前方的星峰峦头,后照之屏帐,在水平中轴线上的一切山和水,都要一一对应。

回顾民间流行的点穴法

说到点穴,民间的地师各施各法,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般来说,最常见又最正统的方法有:先审穴星,知穴星再推察穴位。

穴星的变化很复杂,体态端庄的有正体金、木、水、火、土五星,又因为这五星有很多的变体,故又以九曜的名称来说明个中的变化。

九曜星是:太阳、太阴、金水、天罡、扫荡、天财、孤曜、紫气、燥火。(穴星九图)这九星又叫廖公(廖公,廖禹,唐朝宁都人)

其方法之一是:首先将穴星能够分为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分出来。太阳、太阴属金,紫气属木,金水属水,燥火属火,天财属土。

然后按民间最广泛运用的捷诀作穴:“金星看窝或挂角,木星作节或吐芽,水星取泡,土角流金,……等等”。

对于变化复杂的星曜,如天罡、孤曜、扫荡、燥火这些山形,本来它是凶星,但亦有可以取其节段而利用。有开孤截荡、犯罡剪火等等的方法。

然而,山山不同,穴穴有变,如果看九星,站在穴位看出去才知道山峰的真形才有上述这种的星象。若未知穴位而在其它任何地方,则所见到的山峰形态又有所不同,土星不是土星,木星不是木星,金星不是金星,火星也不是火星。角度不同,山形不同,高低不同,山形己经变了。所以说,道行不高的地师,上述理论可作评穴。但用于点穴,尤如对着餐桌上的盘菜学烹调,根本不知道用料、使火、调味等过程的技巧,其要领让人难琢磨。

还有一种民间流行的方法是“喝形”

有很多的风水先生在相地时,对穴场的山岭想象,喝出形来。

这一整套理论甚为复杂,因为物有多种,有人物、动物、植物、物品,甚至一些人物、动物、植物的动作等,如“王母点兵”、“猛虎擒猪”、“老木吐横芽”。山是有形状的,山脉有飞降行止,行龙和护翼千奇百态,类似物品形状有模有样,甚至惟妙惟肖,让人越看越逼真。

部分穴法图

龙真穴的的地方,十分巧妙,其形象的出现往往十分生动。如丹凤朝阳、眠地牛、大狗赶弱狗、美女照镜、仰天螺——而结穴之处恰恰就是在物品最富有特征的地方,或者是其表情动作的情节是最有代表性的、最具高潮的地方。如仙人仰睡作下阴,老虎作爪,出洞蛇作蛇头——等等。所以,这时的风水先生在点穴时会将山形仔细琢磨、端详,对应物品类别,再凭灵感“喝”形取象。

他们强调喝形一定要准确,千万不要指鹿为马,乱喝穴形,误点穴位,被人讥笑。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很多大地怪穴往往不管用。

再有一些地师,通读古书,积累有不少的经验,在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及立向上有很高的道行,所遵循的大多是“杨、曾、廖、赖”等等古人的方法。

古人倡导的寻龙点穴法,要求相地者仔细辨认星辰,认清来龙和去脉,察看其踪迹去向,特别要记住流水合襟的地方。在明堂上取穴,看星头脉落分明,分“阴来阳受,阳来阴结”的方法裁截。急促的脉落应该截取其缓慢之处,缓慢的脉落应该截取其争斗最激烈的地方,横脉取直,竖脉取曲。脉在高不能露风,脉落低不能脱乳,顺中取逆,逆中取顺等等。主要是观察气脉,视其与堂局的对应而斟酌处理。这些,是至真至微的道理,但操作起来难度也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