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伯牙与子期

 云南静一号普洱 2019-03-01

伯牙与子期

“知音”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是家喻户晓的千古佳话。伯牙抚琴奏《高山》,奏《流水》,子期均能心领神会。后世人们就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用来比喻音乐的优美。如宋代李可斋《送李琴士据梧》诗中云:

流水高山尔调,冷灰槁木吾心。不必神交蒙叟,柴桑老子知音。

户外世尘皆累,山中天籁无声。莫有螳螂相捕,要教鹤舞鱼听。

又如清代颜孝嘉的《孤琴》诗:

坐幽簧长啸空,手挥弦目送鸿,仙人也把瑶琴弄。落霞孤鹭天无际,

流水高山曲未终,胎仙暗舞灵机动。好消息安排炉鼎,静功夫寄与丝桐。

伯牙和子期相约来年汉阳江口相会,不料子期英年早逝。伯牙痛不欲生,挥泪弹琴唱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一曲终了,伯牙断弦摔琴,发誓永世不再弹琴。后世用“知音”来比喻知心朋友,也成为后世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以下为唐诗中的几个实例。

如薛能《春日书怀》诗云:“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

又如温庭筠《哭王元裕》中有:“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还有罗隐《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长句》云:“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

薛涛《寄张元夫》:“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以无声。”

李咸用《览友生古风》:“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

崔珏《席间咏琴客》:“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邵偈《赠郑殷处士》:“知音既已死,良匠亦未生。”

正是词语各别,知音意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