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弹行情中的股民心理揭秘

 昵称535749 2019-03-01
作者: 南山范德彪

1

稳赚?那我要买了

"看到朋友们投机致富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扰乱人的安宁与心智了“

最近在券商板块的带领下,市场明显进入了久违的小高潮。上周五,券商板块集体涨停,全市场出现百股涨停。每当这时,各种首席经济学家、券商首席、技术面专家便开始频繁地露面于各种期刊杂志,电视媒体,作为牛市启动的号角手,怂恿着股民们冲锋陷阵。

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一个研究公司定时向市场发布“哈德迪牛市指示器”,它包含一个加权指数,为全美100多家领先的银行、券商和投资顾问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哈德迪牛市指数的经验规则就是,如果超过70%的顾问建议买进,你就应该卖出。哈德迪牛市指数在预测市场崩溃行情方面有着令人惊讶的准确率。

“这次和以往不同,估值已经见了新低,政策利好在频繁放出,外资在大举买进,现在是一个绝佳的进场机会",股评专家在近期的采访中谈到。

周期天王周金涛生前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一定不要以为是你多有本事,而是完全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给你的机会。"他的名言是,“人生发财靠康波,能够抓住一次,你就能够成为中产阶级。1985年之后出生的人,注定人生机会第一次只能在2019年出现。”

我的一个同事小王,错过了第一波的上涨行情,想在这个时点上车又担心买在了高点,始终犹豫不决。突然想起了周天王,把周天王的这番话反反复复地读了几遍,突然像吃了颗定心丸,于是在周五下午上车了。我问他,你看过周天王写过的研报吗?答曰无。我又问你知道康波指的是什么吗?仍然不知。

2

非理性心理

在继续介绍接下来的交易趋势之前,首先要先介绍下常见的一些非理性心理。

诸如阿莫斯.特沃斯基、丹尼尔.卡尔曼、罗伯特.席勒、理查德.塞勒等这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曾经一道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出人们心理的一些常见偏误,正是这些偏误导造成了羊群式的从众心理。

举例来说,下面这些心理偏误频繁地在牛市中出现:

代表性效应:我们往往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趋势会继续下去

后悔理论:我们试图避免证实我们已经犯错的行为

心理区隔:我们把现象区分为不同的隔间,并尝试把每个隔间最适化,而非整体

后见之明偏误:我们高估自己预测过去一连串时间后果的可能性

确认偏误:我们的结论不当地偏向我们想要相信的事情

错误共识效应:我们往往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

锚定效应:我们的决策受到隐约暗示正确答案的信息的影响

自我防卫功能:我们调适自己的态度,好让其似乎认同我们所做的决策

3

趋势中的心理

典型的一个股民在在决定要参与牛市时的情景是这样的:股票市场已经持续上涨了一段时间,而且已经到了人们情绪激动的时点。这时后见之明偏误和后悔理论就开始生效,人们本能地认为他们应该早点参与进来,并且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这种心理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后悔感,从而决定在接下来的回调中积极买入。

随着股价的继续上升,代表效应偏误开始生效,股民们普遍认为过去良好的涨势代表着接下来仍然会延续这种涨势,于是买进了更多的股票。

在牛市继续上涨时,很多股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这时心理区隔偏误开始生效,股民倾向于将自己的本钱和盈利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认为本钱更加重要,而盈利不过是庄家的钱,他们会更加放心地用盈利账户中的钱进行交易。这种心理用在赌场中,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赌徒都会输钱离开。

在这一过程中,媒体以及分析师们也倾向于向市场透露乐观的信号,他们会给出更多的买入评级,把牛市合理化。即便在牛市中部分媒体发出了警告的信号,由于错误共识偏误,绝大多数人认为与实际情况相比,有更多的人同意其关于牛市的估计。

在牛市泡沫的最后一段,部分投资者可能在认为当前的市场已经出现了不合理的高估,从而决定在市场上进行做空,然而他们低估了股民情绪的疯狂,指数继续上涨,导致这部分投资者不得不止损买入平仓,从而助力了市场达到最终高点前最后一轮的上涨。

此后行情开始急转直下,相似的偏误在下跌行情中继续上演。那么,市场什么时候开始急转直下呢?

4

美国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单日暴跌22.6%,创下该指数历史单日最大跌幅,由于这天是星期一,人们于是将这天称作“黑色星期一”。

1987年的8月份,美国的《商业周刊》杂志发表了一份长达25页的《年终投资展望》,通篇全部都是对股票市场的积极评论。同样也是在这个月,“哈德迪牛市指示器”表明对市场情绪拉响了警报。

道琼斯工业指数从8月25日的高点开始下滑,在到10月5日之前只是小幅的下滑,期间仍然伴有回弹。如果在此期间你认为市场回调是加仓的好机会,那么接下来的行情将是你的噩梦。

10月1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出现了放量下跌,下跌了4.6个百分点。这次下跌是在持久的牛市之后出现的,受到了巨大的信贷扩张的刺激,此前市场情绪已经到达了高点。

星期一开市一开始,东京指数下跌了2.5%,香港指数下降了11%,等到欧洲市场开市,伦敦下跌了11%,法兰克福下跌了7%,巴黎下跌了6%。在这一天,投资大鳄索罗斯在预计日本市场会发生崩溃,于是便做空日本市场,然而却同时在华尔街持有多头。索罗斯管理的量子基金在这次交易中的损失达到了2.5亿美元。彼得林奇管理的富达基金损失了20亿美元。

然而暴跌之后仅仅过了两天市场崩溃便停止了。拉长来看,在黑色星期一之前,道琼斯工业指数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大牛市,并且在暴跌之后,指数继续开始上涨,大概在两年后达到了此前的下跌开始前的高度。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行情呢?

罗伯特席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畅销书《非理性繁荣》的作者)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向私人投资者发出了2000份调查问卷,向机构投资者发出了1000份调查问卷,最后收回了889份问卷。

这些问卷显示,几乎没有人提到有迫使他们卖出证券的任何经济或政治方面的消息。他们卖出证券只是因为市场在下挫。调查还显示出了许多人曾经认为市场已经被高估——甚至就在暴跌前他们买进的时点上。大约10%的人设置了明确的止损策略,1/3的人受到了技术趋势指标的市场渗透影响

这些答案表明,人们存在集体的非理性趋势。

5

结语

历史不会重演,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市场从来就不理性。大多数人认为,市场主要是由经济因素推动的,而心理所扮演的不过是一个次要角色。然而这只是长期有效的。中短期内,市场是由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推动的,市场会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反过来,投资者也会影响市场。

南美洲一只蝴蝶轻轻扇了下翅膀,却在美国造成了一场飓风。蝴蝶效应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释情绪的脆弱和易变。蝴蝶效应发生的核心是正反馈效应,初始微小的变化通过正反馈效应得到放大,最终形成了不可思议的力量。

在经济中,正反馈效应同样广泛地存在。信贷的投放助长了资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人们拥有的抵押物的价值上升,从而可以从银行得到更多的信贷,而更多的信贷又进一步助长了资产价格的上涨,从而推升了信贷的放量。在信贷高点,整个系统的平衡是绷紧的,一旦遇到了负向的冲击,信贷周期便又开始向反方向演化,从而完成一次周期。

同样地,正反馈效应在股市上便反映为追涨杀跌,在市场情绪逐渐高涨的同时,危险便也开始埋伏。

我曾经听前辈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投资体系不能支撑你长期的赚钱,那么你今天靠运气赚到的钱,大概率也会在某次交易中全部亏掉

参考资料:

【1】.《businesscycle》,LarsTvede

【2】.《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尔曼

【3】.《TheMindofWallStreet》,LeonLevy

相关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