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后都是一个躁动的季节,很多人会对职业生涯进行反思。
我在回顾,哪些是我在职业过程中比较好的地方,希望能通过今天的文章分享出来。 另外,作为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又会有不一样的视角,我也会从管理者的角度,分享下对职业选择的看法。 今天文章主要分两部分: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吧。
2005 年,我毕业于一所普通的 985 大学,大四很多同学还在忙着找工作,我已经在上学期提前拿到了 offer。 公司是位于深圳的一家家电上市企业,应聘的营销岗位,这样我也机缘巧合地来到了深圳。 工作一年后,我发现传统的家电行业太无趣了,不仅行业天花板低,且关键技术都在国外,国内企业更多的是营销上边角料的创新。
这种粗放式的工作并不适合内心细腻、不善言辞的人,所以我一边工作,一边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行业资料,准备转行做互联网。 做互联网其实也并不顺利,刚开始在一些初创公司摸索,由于职业差异很大,我不得不从基础一点一点做起。 毕业 2-3 年后,也会被一些前同事挖苦,别人已经带人做管理了,我却还在基层埋头苦干,薪资还是有不小差异的。 现在很多人的价值观是以成败论英雄,貌似有一份高收入、体面的工作是很值得炫耀的。当时我也不生气,我觉得为自己目标一点点努力的人,也同样值得尊敬。 我核心的逻辑是,如果拉长人生的维度来看,短期的收入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行业与能力的提升,不能因为短期的薪资收入,影响了我对未来的判断。 就这样,实践摸索了 3 年多之后,我通过社会招聘,加入了腾讯公司,在那里工作了 5 年多。
在无奈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后,我又开始了一路打怪升级的修炼过程,很多小的琐碎的工作我都主动承担,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全心全力地工作和提高。 每周六主动加班,在腾讯的几年时间里,我每次的考核都是公司前 25%,无论是薪资、还是职级晋升都是很快。 几年后,那些刚入职时轻视我的老油条,我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我们的差距很小了。 啰嗦了这么久,深蓝君想跟你分享一个词:突破舒适区,追求让自己舒服是人的天性,但是真正厉害的人,都在追求让自己不舒服。 让自己舒服意味着安于现状、不去做那些出格的事情,一切都四平八稳尽在掌握。
从过去到现在,我一直都在突破舒适区,我害怕自己过的太舒服,我担心自己没有成长,所以一路走来我都在稳定的成长,这让我的职业生涯收益颇多。 作为一个职场的过来人,如果你把上级交给的每件事都办好,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偶尔抬头看准方向,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那么我相信你的职场会走的很顺,收获属于你的成就只是时间问题。
在腾讯工作五年后,我又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放弃了马上到期的几十万期权,丰厚的月薪与十几个月的年终奖,一切从零开始。 很多年前,当我意识到保险的价值和意义后,我就开始留意这个行业。当我越深入地去了解这个行业,就越发觉得自己需要立即加入进来。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分享过创业历程:
在深蓝保第一篇测评发布前,我已经研究这个行业很久,并且我访谈过 100 多个家庭,和很多行业专家有过深度沟通,对普通家庭购买保险的痛点,我掌握得一清二楚。 作为一家几十人公司的管理者,我可以通过公司管理者视角,分享一下关于职业生涯的思考。 1、选择一家注重培训的公司 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查看招聘),我希望打造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除了每天都在研读条款、沟通确认外,每月都有一次大型培训,邀请行业一线专家(核保/核赔/精算/公估)进行交流分享。 我认为一家好的公司都是非常重视学习和培训的,要尽可能为员工创造条件去提升自我,尽量满足那些肯学习有提高欲望的人。 那些压抑员工天性,没有太多培训,希望员工都是螺丝钉的公司,可能都是不值得留恋的。 2、避免成为心智不成熟员工 表面上都是成年人,其实每个人的心里成熟度是不同的。在过往的招聘中,我期望能找到心智成熟的员工。
心智成熟的员工,有明显的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的能力,困难和挑战并不会将他们击垮,只会让他们越挫越勇。 而心智不成熟的员工,需要管理者不断的安抚,需要不断给他关注,还要不断给他们加油打气,遇到挫折也不能言之过重,否则他们很容易自暴自弃。 对于管理者而言,过多的心智不成熟的员工,会增加自己的很多的管理成本,透支自己的精力和情绪,在很多浅显的事情上不断反复。 所以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一定是有担当的,不会主动制造麻烦,可以不断地自我驱动,完成职场上一个接一个任务。 3、发现中小公司的美 大公司虽然有独有的优势,但是作为求职者其实不一定要去那些大公司,大公司意味着管理严格,所有的人都是系统的螺丝钉,很多创新性的想法未必能够实施。
相反,很多发展快速的小公司值得尝试,小公司如果发展快速,意味着机会多。业务快速发展,也会提拔一些人作为骨干员工。 这样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业务,而且管理能力上也能提升。所以小公司有时候,同样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不一定非要去大公司。 4、选择一个有产业理想的老板 中国有无数家公司,并不是每个老板都是有理想的,很多公司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挣钱。 当你和一个创始人交流后,你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他是爱自己的行业,还是不爱自己的行业。 热爱自己行业的老板可以看到他的激情和投入,无论什么困难都不能阻挡他实现目标。
这些公司一般都是短视的,不可能投入重金在那些重要但短期不赚钱的业务。 长远来看,这样的公司很难把业务做深做强,所有的人都围绕一些浅显的 KPI 指标打转,并没有什么太激动的事发生,自然也不利于个人职业成长。
同样都是工作,有的人是为了维持生计,有的人工作是为了改变世界,不同的目标和实现方式,决定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有时候想想命运真是无情,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非常努力,还要选择一个对的方向,时间也都要踩在点上。 如果你只是想过上富足的生活,房子车子孩子样样妥当,通过我今天分享的历程,一定可以给你一些启发,我见过很多优秀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每月末,我希望把自己掌握的奥秘和技巧都能说给你听。 除了保险,我期望能帮助你更多。 期待三月继续和你相见 :) 深蓝保小程序上线啦,目前已经收录了数百种保险测评,点击查看 2019 最新保险测评清单: |
|
来自: 昵称6718456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