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家长进游戏群控诉,听听这7个家庭的看法

 越女剑阿青 2019-03-01

事件回顾

近日,一段“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的视频引发网友的热议,视频中,该名家长称“儿子初二,每科成绩不过平均分”、“你们把我儿子害死了”、“你们这个是什么群啊,你们这是害人不浅啊你们这个群”。有网友认为,孩子沉迷游戏是家长教育不力造成的,不该把怒火发泄到其他玩家上;也有网友认为,游戏确实如同“洪水猛兽”一般,该名家长的做法情有可原。一时间,这一话题在各大平台的热度居高不下。

那么,如何处理“沉迷”游戏、网络这一问题?为此,RUC新闻坊和7个家庭中的孩子或家长聊了聊他们与此相关的经历,并听取他们对该事件的看法。

一、 孙豪:我就是网瘾少年

孙豪是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刚开始聊的时候,第一句便说:“我就是网瘾少年。”

孙豪提到,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玩游戏,爸爸砸了家里的电脑。“我中午不睡觉,玩《红警》,我爸一生气就把电脑显示器砸了”,“当时我被吓着了,就一直哭,我爸冷静下来,看到我哭也后悔了,就安慰我说‘别哭了,咱再买台新的。’”孙豪说,后来爸爸真的给他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后也没有再这样严厉地教育过自己,只是劝他少玩。

他说,和这件事同样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边玩游戏,一边被妈妈喂饭。“初中时玩《魔兽世界》,有一次和很多人组队,抽不出空吃饭,后来被妈妈喂着吃完了饭”。

孙豪在《魔兽世界》中的游戏角色

不过现在孙豪表示,这些经历都是“合理的”,“被爸爸砸电脑的经历让我心里有了敬畏,妈妈给我喂饭的经历又让我懂得感恩”,他说,“现在只要爸爸在家,就算游戏里团队的19个人等我一个,我也不会去,因为我爸不希望我玩,他为家庭太操劳了。”

当孙豪知道“家长进群控诉”这件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谁允许小屁孩有手机的!”,在他看来,家长进群控诉这个事情,不是家长平时没有教育孩子,只是方法不对,对孩子固然不能“男女混合双打”,但还是需要进行引导。

“如果我有孩子,我会给孩子用手机,但不会给他买自己的手机。只有考好了才让玩,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有回报的”,他继续补充道:“不过,这样也有坏处,上了大学以后可以肆无忌惮的玩,一下子失去了约束,于是我就挂科了。”

说完,孙豪羞愧地低下了头。

二、 王妈妈:当时我挺希望儿子失败一次

王妈妈的儿子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在谈及“孩子曾经是否沉迷游戏”时,王妈妈上来便不由分说地发来了6条共计3分钟的语音,列举了儿子初中沉迷游戏的种种表现。

“初中时候玩游戏特别沉迷,每周周一上学的时候就唉声叹气,盼着周五,周五一到就和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一样。到了周日,又不让玩的时候,又开始唉声叹气”,王妈妈说。在形容儿子那时候的表情时,她还开玩笑地用了“如丧考妣”一词。

“孩子上初三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孩子爸爸说,我有预感,他中考一定会考不好”,王妈妈补充道,“按照他的性格,可能只有吃到苦头才会长教训,中考失败总比高考失败要好,所以那时候我挺希望儿子失败一次。”

这台电脑陪伴了王妈妈儿子的童年,如今已经光荣”退休“,无人使用。

当谈到如果再回到当时,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时,在一旁的爸爸插了话:“我坚定支持全面禁网”,而王妈妈说:“也不一定会完全禁网,毕竟不太现实,但还会选择‘严防死守’,不让孩子去接触大型游戏,把空出来的时间一部分用于学习,另一部分带孩子出去旅游。”

对于“家长进游戏群控诉”事件,王妈妈认为“不支持,但能理解”,在她看来,事件中母亲的行为是一种“无能为力又绝望的发泄”,“她未必不知道进群控诉一通没什么用。”

最后,王妈妈说:“如果换作是我,可能不会作出进群发泄这种事,我会把孩子的游戏账号都封禁或删除。”

三、 梁苡:谁还没偷偷氪过金

(注:“氪金”:指为游戏付费充值。)

今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读研一的梁苡,玩奇迹暖暖已经将近三年了。她每天都会登陆这个换装养成手游,做日常任务,攒道具,一天不落。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个游戏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

在梁苡看来,每天为游戏花上半小时到两小时不等的时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为游戏氪金,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具体数目我不记得了,前前后后起码得有两三千吧。”

这个数字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普通学生来说不是少数,梁苡坦言,充进游戏的钱都是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

“这钱该氪啊!每次新活动出的衣服都很好看,拿不到的话我会很难受,想着一定要fs(full set,指同系列道具全部集齐)。”梁苡不认为自己有收集癖,但是每当游戏上新活动,自己“总是忍不住氪金”。

梁苡同学的微博截图

当被问及家里人是否反对自己玩游戏时,梁苡表示,自己家长对她玩游戏“总体上还是支持的”。

“玩可以,但不许花钱。”这是梁妈妈一贯的态度。

“嘿嘿,但是我妈不知道我氪金,我都是偷偷的,所以一直没啥分歧。”

除了自己,梁苡说爸爸平时也偷偷往游戏账号里充钱,还以为她不知道。她为爸爸“保守了秘密”——氪金这回事,父女俩都不敢让妈妈知道。

四、 凌翊:我不是分不清游戏与现实

2017年12月20日,一款名为“恋与制作人”的超现实恋爱手游正式开服。开服一周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凌翊在手机里下载了这个游戏。她迅速喜欢上了游戏中的某个角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直呼这名男性角色为“老公”。

“我代入感超强的,因为特别喜欢那个角色,所以平时也会和身边朋友说‘我老公李泽言(游戏角色名)如何如何’。”

当被问及家长对自己玩游戏的态度时,凌翊表示,自己的父母并没有在这方面做过多管束。“主要是我现在退游(指不再玩游戏)了,家里就不怎么管了。”

但是,凌翊表示,去年自己“玩得特别疯狂”的时候,妈妈对她颇有微词。

“我妈经常和我说‘你快醒醒’。”

凌妈妈则解释说:“我嫌弃她倒不是因为她玩游戏,而是觉得她太叨叨了,总是没完没了。”

凌妈妈平时经常劝她不要过多把虚拟世界的东西带入现实生活中来。“游戏毕竟只是游戏,不能以虚拟世界中的‘完美人设’来衡量和影响自己的现实生活。”

除了把“老公李泽言”成天挂在嘴边,她还曾经和游戏角色“一起吃饭”。

有一次,凌翊和朋友去吃海底捞。凌翊忽然想起来游戏里的一张立绘是白起(游戏角色名)和“我”(指游戏中的女主,即玩家)面对面吃饭。凌翊立即让朋友帮忙录了自己“和白起吃饭”的视频,还拍了一张自己给角色“喂饭”的照片。“我朋友就特受不了我,说我玩游戏玩迷糊了。”

但是凌翊认为自己并没有玩迷糊,她始终觉得游戏只是生活中的调剂。

凌翊给游戏角色“喂饭”的照片。

五、 叶同学:游戏带给我很多陪伴和感动

在西南大学读大三的叶同学看来,恋与制作人是给她带来很多陪伴和感动的游戏。

因为很喜欢这个游戏,叶同学就想要去创作一些同人图并把作品发布在微博上,意外地被很多人喜欢,久而久之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画手。“尽管身边有些亲友对这个游戏不太了解或存在偏见,不理解我为什么玩这个游戏;但是能够在微博上遇见很多同样喜欢这个游戏的人,可以和他们一起交流、创作,产生共鸣,这也支撑着我坚持下去。”

这个游戏不仅建立起了她与有着共同爱好的人的联系,也使她的绘画才华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游戏制作方邀请她参加同人茶话会。刚开始收到消息的时候,叶同学就感到不敢相信,“真的可以去吗,感觉自己画得还很不好”,也会因为要见到大佬很害怕。虽然最后由于实习没能去,但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叶同学收到的《恋与制作人》同人茶话会邀请。

叶同学的父母知道她爱玩这个游戏,也知道她喜欢李泽言,但是也能够接受,没有过多的干涉。叶同学很同情那位家长的遭遇,为她的哭诉而难过。她认为玩游戏要合理安排时间,适量怡情就好,沉迷其中的话也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可能是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也有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合理情感宣泄的出口,才会对游戏过分依赖。

六、 L同学:游戏是我人生一部分,我已与它和解

L同学是一名天津大学的大三学生,他与游戏的首次接触是在六岁,被街机厅的游戏所吸引,玩了《三国战纪》,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会因为购买游戏币而找妈妈要零花钱;会因为玩游戏而翘武术班的课,后来被爸爸知道了,第一次因为游戏而挨了打。在这个时候,L同学表示自己已经有点上瘾了,之后也总是悄悄往游戏厅跑,被发现后又会挨顿打。

《三国战纪》游戏截图。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家里有了电脑,我和游戏的缘分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爸妈为了不让我玩游戏,给电脑设了密码,这也促使我钻研解密技术,家里电脑的密码设一次我就能破一次。后来,他们就把卧室门锁了,于是,就有了我的一次壮举——翻窗户(我家在二楼),现在仍然觉得当时胆子是真的大……”

“尽管父母视游戏为洪水猛兽,对待游戏的态度也比我周围同龄人的父母更为严厉;但是,现在的我也挺感谢他们的打骂,他们坚持不懈的教育及时约束了我,没有在沉迷游戏的道路上走得太远,陷得太深。”

“上大学之后,不怎么玩游戏了,父母的态度也缓和了一些。但是,偶尔看见我玩游戏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担心,似乎还把我当成曾经游戏上瘾的小孩子。”

对于家长进游戏群控诉这一事件,L同学认为在父母、游戏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之间,游戏和孩子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家长需要真正担负起监管和教育的责任。家长不要一味地信奉“游戏毒害论”,这其实也是一种推卸责任,将责任完全推给了游戏;同时家长也需要学习,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了解现在游戏的发展,只有了解才能有沟通的基础。

“游戏是构成我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说游戏占有我人生多大的比重,但它确实是我成长过程中不能被抹去的一部分,而现在我已与游戏和解,父母的干预也是我能够与游戏和解的助力。” 

七、 美彤:佛系游戏佛系家长

美彤目前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语言学方面的硕士。和在国内时一样,她仍然喜欢打游戏。但她认为真正沉迷游戏的人是不会承认自己沉迷游戏的。只要在不耽误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打游戏就不算沉迷游戏。对于游戏的热爱源于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为了打发时间,打消无聊的感觉才会去玩游戏。以至于玩游戏到一定境界,对于各种套路都了解清楚后,反而对游戏丧失了兴趣。

美彤小时候沉迷于梦幻西游,觉得打怪升级的经历很有趣,很有成就感。玩QQ宠物时也想要充钱,家长虽然会觉得没有意义,但最终还是妥协帮她充了钱。虽然偶尔会限制玩游戏的时间,但没有太大的冲突。玩游戏也不会瞒着家长,甚至是家长的同事带我入了梦幻西游的坑。

2005年推出的QQ宠物,距今已经过去了14年。 图片来自网络

而美彤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家长李妈妈则表示,弟弟小时候沉迷王者荣耀,但后来出了王者农药的说法,便没有再让他继续玩下去。

李妈妈表示,孩子爱玩游戏说明在现实世界里,没有比游戏让他更能感到有趣的事情。作为家长,要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可以预防孩子沉迷游戏的。如果亲子关系恶化,孩子便会到游戏世界中去寻找让自己开心的感觉,让自己越来越封闭。

八、 反思:现在我们如何理解“沉迷”这件事

通过对以上家庭的访谈,我们发现,在7个家庭中,不论是孩子一方还是家长一方,对于“沉迷”这件事的看法存在着相当的共通之处:

“沉迷”网络、游戏,或者陷入“网瘾”,是一个孩子或多或少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不论经历如何,过程怎样,这个阶段本身已经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烙印,构成了他们诸多回忆中的一部分。

过多迷恋于游戏会消耗精力,荒废学业。但倘若利用得当,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能提供陪伴和动力,甚至成为社交的手段之一。孩子通过游戏获取陪伴和感动,学习到相关技能,得到相应成长的经历也是存在的,或许不应当简单地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

粗暴的教育手段不值得提倡,但家长的教育始终不能缺位。像是砸电脑、严厉禁止,甚至打骂体罚这类粗暴的教育手段往往对孩子“沉迷”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并不意味家长不应进行教育,上述经历反映,许多曾经“沉迷”过的孩子也认为家长的教育是必要的,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明的教育方式更加可行。

“沉迷”背后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更应被重视。过于迷恋游戏,间接反映了孩子现实中某种陪伴,或者经历的缺位。除了绞尽脑汁让孩子把对游戏的经历转移到学习上,家长似乎更应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陪伴,并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感悟现实生活的美好。

“家长进游戏群控诉”值得同情理解,但做法并不妥当。进游戏群进行控诉的家长实际上是无能为力时的一种无奈之举,从感情上值得同情。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学会理解和倾听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更为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