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内36条街

 深谷幽三 2019-03-02

来自第一手图文采访

致力于人文摄影报道

解读一个城市

最好的方法去逛老街

方言饮食服饰建筑风俗礼仪

那里隐藏着这个城市的密码

河内老城


河内街巷

 河内36条街

图文 | 谢光辉

河内老城位于还剑湖北侧,那是11世纪越南国王下今修建的一片商业街区,俗称「36条街」。36条街最早编织出了河内城市的雏形,每条街名都有一个「Hang」字,越南语的意思是商店。法国殖民地时期,法国人对36条街进行了改造,在许多街口盖了三四层楼的法式建筑,像是给每条街戴了一个花冠,留下了法兰西文化的烙印;浪漫的法国人还在36条街种下不少树木,烈日下,一条条阳光刺眼的街巷,变得青翠葱郁和凉爽。

老城街巷餐厅

老百姓喝酒抽水烟聊天

街巷商店

路边餐馆

街巷店铺  小文|图

小巷居民

街巷小店

送报人

小店

餐厅

送货   小文|图

秀纹身  小文|图

河内街巷餐厅   小文|图

老城街巷   小文|图

路边餐厅     小文|图

路边小摊   小文|图

座位朝前的三轮车很适合观光

36条街,用汉语来概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了具体一点,就是一条条各种各样的手工艺街,有加工项链手镯的银饰街,卖香烛香炉的佛具街,经营马铁口生意的铁器街,卖药材的药行街,卖竹器制品的竹器街,卖糖果的糖行街,订制拖鞋的油行街,做藤席的行席街,做灯笼的礼品街,制作乐器的乐器街,每条街祖祖辈辈住着不同行业的手艺人,繁花般呈现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盛况。这些作坊和店铺,大多是前店后坊,或者楼下开店楼上住人,从早到晚都有人气,搭建出了一个非常温馨的都市人文生态环境。

36条街,像地毯经纬线似的相互交错,织出了河内人的生活图案。动静最大的要算铁器街,工匠手握一把大剪刀,像剪纸板似的剪开一张白铁皮,叮叮当当锤子敲打铁皮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快打制出一只浇花水壶、一个电扇排风罩子。订制拖鞋的油行街,几家卖运动鞋的店铺,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诸多国际品牌的运动鞋均产自越南,价格便宜,门庭若市。最熟悉的莫过于药行街,不少药铺是华侨开的,一只只抽屉,一个个锡罐,一个个瓷瓶,装着天麻、川贝、黄芪、当归、三七和韩国的高丽参,除了熟悉的药材气味,还有方块汉字,常常会有一种在中国的错觉。如果这些仍不足以说明36条街的热闹丰富,那么街上还有不少扁担摊,卖鲜花、水果、水产和美食小吃,每天按时出现在那些相对固定的地方,像是一道流动的风景。

河内街巷

河内街巷

河内居民

街巷小贩

鲜花店

小巷菜场

买鲜花  小文|图

扁担摊当

卖花女

菜场

水果店  小文|图

熟食店

豆制品店

肉店    小文|图

马路菜场   小文|图

路边菜场   小文|图

街头小吃

街头

街头小吃

街头小吃

老街茶馆

钟表修理店

桃行街有家钟表修理店,一位三十多岁男子,戴着单眼放大镜,在一个玻璃箱里专心致致地擦洗一款带日历的老式瑞士机械表,齿轮精致严密,相互咬合着,它的转动就是时间和年月。眼前这款瑞士表的齿轮停止了转动,仿佛停止在八十年代初的某一天,那天我平生第一只手表坏了,去杭州亨得利钟表店找哥哥的同学宣惠新,宣惠新是其父亲退休顶职进亨得利钟表店修手表的,我们从小很熟。他戴上单眼放大镜,拿扳手打开表壳后盖,里面卡牢的齿轮和我现在看到的这只瑞士表一模一样。忽然,对方手中瑞士表的齿轮转动了,像一颗心脏恢复了跳动,他满意地抬起头来朝我微微一笑,用汉语亲切地问我是哪儿人?浙江。噢,我祖籍福建,咱们是「邻居」。原来他是福建华侨,在河内已经三代,躺在墙角木板上看越南报纸的是他父亲,他的手艺是跟父亲学的,也算是子承父业吧。我问他,你生在河内汉语说了这么好?他笑笑说,在家我们一直是说汉语的。

我们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彼此非常亲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