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地主当中隐藏的教育本质

 无中生有ik9nh1 2019-03-02

前今天跟朋友们一起打斗地主,发现还挺好玩儿的。更有意思的是,我忽然发现其实学习这件事情,貌似都差不多。无论是学斗地主,还是学写作文,做数学题,其实过程都差不多。

我这人比较寡,很少玩游戏,偶尔喜欢玩儿的也是超级玛丽之类的单机游戏。至于扑克牌麻将,几乎都不会,最近还是跟着他们才学会的。

麻将那东西,真难打好,貌似什么技术啊策略啊,都不如手气管用。怎么计算都控制不住局面,可就算再不会打,光凭运气,一样自摸致胜。

斗地主就不一样了。总共就三个人,牌就54张,套路很容易就能摸清楚。

刚开始打斗地主,我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规则是啥。看他们几个打了三把,才算是明白了。斗地主规则并不算多,无非就是单牌,出对,顺子之类的。很容易就能记住。然后就开始上手打了。

最开始几把,我压根就没敢幻想能赢,只要保证自己出牌没出错就行。

等规则开始熟悉了,能控制住了,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计算自己的牌怎么出。

那会儿感觉最爽。我这人脑力还行。拿着牌窃不出呢,就使劲计算,先出哪张,然后再出哪张,逮个什么机会,就能一下子打完,然后就赢了。自己幻想着还挺美的。

等实际一开打,马上就发现自己刚才算的全是纸上谈兵,对手根本就不可能按照我设想的步骤走。人家就是要跟我对着干,各种截牌。我又死守着自己刚开始设定的策略走。最后产生的结果就是,一把好牌,往往打得稀烂。

连输好几把之后,就开始痛定思痛了。

自己设定的策略太死板,根本没有灵活性。必须把策略拆成好几个小的模块,比如先出致胜牌,把出牌权夺回来,然后放小牌,尽可能多跑牌。牌组合相互之间不能联系的太紧密,随时根据对手出的牌进行调整。另外当地主时,和当农民时采用完全不同的策略。虽然本质上都是那几种打法,具体到出牌阶段套路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当出牌目的不同时,出牌的实际顺序和产生效果是完全不同。

经过灵活性的调整后,胜率就开始回升了。输赢各半。

紧接着,随着打牌的次数越多,就发现其实因为斗地主的牌比较少,总共就一副扑克牌,54张而已,还是分到三个人手上。其实是能够根据自己手上的牌,去计算其他两人手里有什么样的牌,然后提前制定相应的出牌策略。

这就算是知己知彼,该百战不殆了吧?

可惜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倘若我是地主还好办,光计算自己一个人的就行。但是一旦变成农民,就发现提前制定的策略往往不太行,因为队友未必就是这么计算的。说穿了,我知道自己的牌,我能猜到对方的牌,可我猜不出队友会怎么出自己的牌。如果大家水平一致,能看出相同的策略,那就容易打了。可惜恰恰大家水平不一样,计算牌的方式和等级也不一样。往往在我眼里的最优策略,队友并不是这么想的。

这可难办了。

牌的套路好计算,反正就那么几种,人心可就没法算。尤其是大家水平不一致的时候。水平不同的人,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局面,思路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得出的结论更是千差万别。这里面的计算量接近无限大,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为此,我可是困惑了好几把。虽然从结果上来看,胜率并没有下降多少。但实际打牌的时候,心里压根没底,全凭逮机会出牌。

这肯定不是正道。

又打了几把。我突然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猜比自己水平高的人的出牌套路是很难的。因为人家的计算方式可能更加复杂多变。这不是一下就能看穿的。但是猜比自己水平低的,就容易多了。毕竟他们熟练运用的套路就那么几种,变化的方式比较少。

这就好办了。采用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团队的最大可执行策略,是根据团队中能力最差的那个人制定的。因为他的执行能力是最差的。只有他能执行的策略,才具备可执行性。所以我如果遇到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做队友,那就专心打好自己的牌,逼队友配合自己。如果遇到水平比自己差的,也简单,全力配合他。虽然那时候采用的出牌策略不见得是最优解,但肯定是最稳妥解,胜率一样会提升的。

就这样打了将近四个小时。从无到有,从易到难。到最后其实无论自己接到什么样的牌,胜率其实已经可控了。

这就是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如果你教过学生,尤其是教数学之类的科目,立刻就会发现其实学生提升成绩的过程,跟上述过程是大同小异的。

学生刚开始什么都不会,连基本的公式定理都记不住。这时候成绩非常差。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核心学习目的就是,通过反复的练习,熟悉那些公式的具体应用形式。

等学生记住了大部分公式定理的应用范围和形式后,满分一百的情况下,学生大概在60分左右,也就是刚及格。这相当于记出牌规则阶段。

下一阶段就是去扩大公式定理的应用范围。

学生要想运用公式定理,就要学会辨别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通常会跟哪些隐藏条件联系在一起。比如要想运用立体立体几何的三垂直定理,一个重要隐含条件就是去寻找线垂直于面,然后才能构建相应的计算框架。这相当于记出牌固定套路阶段。等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识别出隐藏条件时,成绩应该在75分左右。

这时候的学生最容易浮躁。一翻开答案就恍然大悟,往往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粗心而已。跟我打牌时候幻想非非,光计算自己怎么能获胜一样。

大部分学生都会止步于这个阶段。

平心而论,因为大部分授业老师,终其一生的水平,也就是这阶段。虽然他们看上去比学生厉害得多,可那不过是熟练度的问题,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倘若学生非常刻苦,能投入比教师还多的精力,那成绩会看上去非常高,无限接近于满分。这种学生就是所谓的学霸。

学生真正能突破到下一个阶段的标志是,能猜出平时考试的题目。当然,不要幻想着能猜出高考题目,我都吃这碗饭好几年了,也就瞎猫碰上死耗子,猜中过三回而已,还是猜中的母题,都不是原题。学生能猜中平时月考的题目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当然,这虽然对普通学生很难,但优秀的学生都能做到。或者反过来说,因为能猜出来,他们才能当上优秀的学生。

月考题能猜中,本质上的原因是,首先比较了解该月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其次,能够猜出其他同学的水平大概是什么样。老师为了保持分数的区分度,就必须采用什么样的出题方式。这相当于猜队友的出牌阶段。但凡达到如此阶段的学生,哪怕平时再调皮捣蛋不好好学,成绩也绝不会在90分一下,俗称学神。

那有没有突破该阶段的可能呢?

自然是有的。那样的学生我反正没见过,哎,修缘修的不够啊。但是听同行说起过。形容那样的学生就是两个字,天才。对于人家来说,似乎就没有理解障碍这一说,基本上总是能一眼看穿所有套路,稍微训练一下,熟练度就远超一般同龄人。特别提醒,作为学生最好还是不要遇见这等货色比较好。因为跟他们当同学,心理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其实回过头来看,学打牌和学数学,除了学的具体知识不一样以外,所有的学习过程,经历的阶段,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不断的扩大知识使用范围的过程。

所以,教育并不是一个很玄幻的东西,别一提到它,就扯什么健全人格或者提升素质之类的唬人大话。教育就是很平常的一个事情,你去教孩子怎么系鞋带,怎么穿衣服,跟教他怎么理解相对论,怎么去理解黎曼几何,没什么本质区别。

不见得你的孩子早学几天钢琴,人家孩子就学玩泥巴,你的孩子将来就更有出息。我见过太多的家长,比我还能装逼,动不动就扯什么普世价值观啦,政治正确啦,人的基本素质啦。恨不得孩子才上初一,就能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干嘛呀这是。

所以,别把教育看成一种很高大上的东西,那样会让自己和孩子都很难受的。孩子去打游戏,也没什么不好的。关键是怎么打游戏。

同样,学习,也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