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歙县 渔梁古埠

 木香草堂 2019-03-02

 渔梁古埠位于安徽歙县,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古徽州府衙,成为古徽州历史上最重要的的水路码头,被称誉为“徽商之源”。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渔梁古埠的广义范围包括新安古道、渔梁古镇(村)、渔梁老街、古码头、古桥、渔梁坝等,这里至今依然保留着一些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风貌。流传于当地有句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徽州外出闯荡的徽州人和徽商大多从此出发,沿新安江顺流而下,府衙的官员们出入也以此为道,渔梁古埠的地位由此显现。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新安古道是从歙县城南门起,穿过古代繁华商埠渔梁镇,通向渔梁坝下的水埠码头。古道始建唐朝,卵石铺成,沿江石制扶栏又名“张公堤”,据说由明代万历年间县令张公涛主持修建,依山傍水,逶迤如带,缀连众多建筑。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渔梁古镇(村)依河而建,形状如鱼。形成于唐,约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姚姓迁居于此,逐渐发展成型,现存传统古建筑430处。老街坐落于古镇(村)鱼形背上,如同鱼的脊梁骨,最初谓之“鱼梁”,后村民多以捕鱼为生,易名为“渔梁”。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称“鱼鳞街”。村落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景观,村落形态空间格局,多种类型的历史建筑及鲜明的人文特色。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渔梁坝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据考证,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几经损毁,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背水坝面为斜面以抗水流冲击,全部用重达吨余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上下层之间如穿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建筑方法科学、巧妙,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被誉为“江南的都江堰”。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

安徽歙县 <wbr>渔梁古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