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都脏腑推拿|当代中医绝招100讲系列之十一

 鲶鱼上画壁 2019-03-02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个“津都脏腑推拿”与「当代中医绝招100讲系列」中的往期绝招不同,津都脏腑推拿是天津市中医院推拿科几代人的集体成果,是国家重点专科、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说比较官方。

官方的也有好东西,津都脏腑推拿就是融合了流传于河北的两大脏腑推拿民间流派而成,分别是“古法按摩”安纯如和“脏腑点穴”王文。

这两个民间腹推流派以往我都有所了解,特别是脏腑点穴流派,由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专著,学习起来就更为方便,在临床中也多有应用。不过津都脏腑推拿在传承融合的基础上又有发展,特别是在理论研究上更加完善。

下面我贴出相关学习笔记,供大家参考。需要提醒的是,取效的关键重在手法,而手法的关键重在施术者。

01定义

津沽脏腑推拿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腹部推拿为主,配合推拿特定穴的一种推拿疗法,其是以“调气通脉,畅达三焦”为核心理论,以层按法、捺法、迭揉法、掌运法等为主要特色技术;在防病治病时,将“有形脏腑”“无形脏腑”相结合,擅长调节人体气化功能,重视奇经八脉的作用;并且强调推拿医生内功修行的重要性,治疗时要求“心、意、气、力”四者结合,以医生自身的正气与患者正气攻伐邪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特色。

  • 重视伏冲之脉

  • 三脘定三焦,三焦通四海

  • 重视奇经八脉,特别是冲、任、带、督四脉

  • 有不少是特色手法

  • 以中医理论为本,以辨证论治为本

  • 疑难重症联合针灸、中药综合施术

02穴位

1、核心穴位

  • 上脘

  • 中脘

  • 下脘

  • 关元

  • 神阙

  • 阑门


2、重要穴位

承满、梁门、太乙、石关、巨阙、建里

带脉、气海、气冲、中府、天枢、章门

中极、京门、膻中、石门、日月、期门

03手法

1、特色手法

1)层按法



【五种气体】皮肤、气血、经络、腰肾、骨骸,层层深入,可以通过腹主动脉搏动感来感知深浅。

【四种导疗】攻(重泻法)、散(轻泻法)、提(补法)、带。其中,带法包含三种补泻手法,即平补平泻法、补中带泻法、泻中带补法。泻法是逐渐深入三层以下,按而留之,待患者双下肢出现酸凉麻胀后,停留1~2分钟后松开;补法,2~3层,发热、松快。

补泻主要取决于层次和速度。

2)捺法



以重手法右旋为补,重手法左旋为泻,左右往返旋送为调。
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与点和揉不同,类似笔画中的撇、捺。

2、重要手法

1)旋(迭)揉法。动作要领:稳、圆、狠、慢。空掌施术,作用浅层,善于调气,逆补顺泻。

2)掌运法。动作要领:紧运慢移。弧线来回,多用于建里、带脉两线。

3)团摩法。虚掌摩法,调和类手法,平时也可用于保健。

4)捺扫法。拇指捺穴,四指扫散。效法桂枝汤之义,用于调和营卫,多在背俞穴进行。

5)拨按法。双拇指按而分拨,多用于腹部两侧经穴。

6)捋法。多用于鞋类,疏导气机。

7)揉滚法。大鱼际及第一掌骨桡侧施术,如用于承满至天枢,优于推法。

8)捏提法。多用于病变局部,如建里、气海、带脉等穴。拿带脉由小儿拿肚角演变而来,成人需要增加力度。

9)迎法。类似针灸压手,配合右手捺法使用,左手拇指桡侧斜向下45度截住气血,以防止气血逆乱。

10)掌分(合)法。分似扫尘,宣散气血,合似挤捏饺子,引气归元。

04施术者

1、练功

运周内功法。静功。身体自上而下,命令放松。精神放松: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音乐引导,呼吸吐纳,放松自然,一呼一吸有停顿。

舒适安静的环境,放松的身体,默然澄心的思想,均匀的呼吸,这些都是为最后一步做准备——用意念控制气的运行。心、气、力、意相结合,用意不用力,意识已经进入了潜意识。

将气贴附于脊柱,集中意念使交融之气沿着督脉的循行方向缓缓上升,经过项部分的风府穴,入脑至颠顶百会穴,过人中,到达龈交穴,然后继续按照任脉的循行路线缓缓下行至会阴,待会阴发热后注入丹田。

在气下沉的过程中微微提肛,两肩收于脊柱,以意念默运丹田之气,并将蓄积在丹田之气引出会阴,循长强注于腰间,同时激发带脉功能,以整体调控阴阳诸经。接下来,调整呼吸,缓缓吸气时,利用意念将吸入的自然之气带动体内的正气沿着手足三阴经之气继续归于丹田。

呼气时,则将已经蓄积于丹田之气沿着足三阴经下沉与足底,再沿着足三阳经上升,沿着手三阳经扩散至手指末端,以将内气“力贯四梢”。整个过程做到内气的“阴收阳发”。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意念控制正气往复周身的过程中,不要过分集中经络的通畅与否,而是要尊重气的自然和谐的活动。

2、配合

医患配合,受术者需要形体和精神放松,施术着要用均匀的手法和言语来引导受术者的意识,这时受术者必须听从施术者的指引,目的是使医患双方的意识同步,达到“两神相合”。

3、得气与手感

施行手法时,施术者和受术者因病因不同或者体质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得气感,

  • 感觉酸者为病于心,或湿寒在筋,按者手下有发泡滑走之象;

  • 感觉凉者为阴亏之象或感受风寒,按者手下觉有下坠之象;

  • 感觉麻者为肝旺气滞或气不引血,按者手下有数之象;

  • 感觉湿者为脾内有湿或骨蒸痰饮,按者手下与感觉酸者同,但无发泡感觉;

  • 感觉热者为肺胃火盛,上焦虚热,按者手下觉有涨热跳动之象;

  • 感觉疼痛者,是为血实或者其他实证。

受术者的现形感觉皆表现在手臂、肩背、腰腹、胯腿、脚心、头项等部位,

  • 如病在头部或肺部,则多于手上现行;

  • 若病在腰腹腿等,则现形多在两腿两胯两脚心;

  • 脚心涌泉穴可有皮肤刺痒、出疹等现形现象。

做到以上诸点,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激发双方正气,以正伐邪,促进全身脏腑三焦气化功能,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真正达到“标本相得”的效果。

4、施术要领

《灵枢》云: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脏腑推拿每天一次,成人一次15~30分钟,小儿10分钟左右。

借用《论语》中所说“先难而后获,可谓得道矣。”

05治疗

1、温阳调冲式

【术式组方】

  • 层按法之提法——伏冲之脉、关元穴;

  • 旋揉法——神阙穴为中心;

  • 迎法——巨阙穴,捺补法——建里穴;

  • 捺扫法——背俞穴、督脉。

1)胃痛

【配伍术式】

  • A、层按法带法泻中带补法——中脘穴

  • B、迎住巨阙,捺调阑门穴

  • C、揉滚胃经在两侧腹部循行区域

  • D、捏提带脉

  • E、捏脊法

2)泄泻

【配伍术式】

  • A、层按法之提法——中脘穴

  • B、逆时针迭揉全腹

  • C、捺补气海、天枢穴

3)水肿

【配伍术式】

  • A、层按法之提法——中脘穴

  • B、迎住巨阙穴,捺泻阑门穴

  • C、迎住左梁门,右石关,捺泻章门、太乙、天枢、石门、水分、中极穴。

  • D、扣按阈中、拨阴陵泉(源自《脏腑图点穴法》,膝上内侧2寸)

4)阳痿

【配伍术式】

  • A、揉滚命门穴。

  • B、迎住巨阙穴,捺补气海穴。

  • C、掌运带脉至神阙穴一线。

  • D、指按气冲穴。

5)消渴

【配伍术式】

  • A、层按法之提法——下脘穴

  • B、迭揉法——气海、关元为中心

  • C、捺调中府、膻中、京门、血海、三阴交穴。

  • D、指按气冲穴。

6)虚劳

【配伍术式】

  • A、层按法之带法补中带泻——下脘穴。

  • B、提拿建里、气海穴。

  • C、掌合法——神阙穴为中心。

  • D、捺调肩颈、膏肓、百劳穴。

7)痛经

【配伍术式】

  • A、捺调梁门、石关、气海、章门、期门、三阴交穴。

  • B、捏提带脉。

  • C、直擦肾俞至八髎穴。

  • D、捏脊法。

2、补气养脏式

【基本术式】

  • A、层按法之提法——伏冲之脉、三脘穴(上脘或中脘或下脘)。

  • B、迭揉法——气海、关元穴为中心。

  • C、迎住巨阙穴,捺补建里穴。

  • D、捺调膻中、中府穴。

  • E、捺扫背俞穴。

1)感冒

【配伍术式】

  • A、捺调天突、列缺穴。

  • B、直擦足太阳膀胱经大椎至尾闾。

  • C、

  • D、

2)心悸

【配伍术式】

  • A、捺调百会、四神聪、内关、膻中、巨阙、神门、日月穴。

  • B、捺扫两侧手少阴心经。

3)不寐

【配伍术式】

  • A、层按法之提法——中脘穴。

  • B、捺调内关、期门、章门、血海、三阴交太溪穴。

  • C、指按气冲穴。

  • D、揉滚承满至天枢穴一线。

  • E、掌合法——神阙穴为中心。

4)癃闭

【配伍术式】

  • A、层按法之带法补中带泻法——关元穴。

  • B、迎住巨阙穴,捺泻阑门、梁门、太乙、水分、石门、天枢、京门穴。

  • C、团摩神阙至中极穴。

3、理气行滞式

【术式组成】

  • A、层按法之散法——上脘或中脘穴。

  • B、捋法——双侧肝经、脾经或胃经腹部循行区域。

  • C、迎住巨阙,捺补建里、捺泻阑门穴。

  • D、扣按阈中阴陵泉。

1)胃痛

【配伍术式】

  • A、捺泻中府、梁门、太乙穴。

  • B、捏提带脉。

  • C、掌分法——中脘穴中心。

  • D、捏脊法。

2)便秘

【配伍术式】

  • A、迎住巨阙,捺泻左梁门、右石关、阑门、天枢穴。

  • B、顺时针迭揉全腹。

  • C、掌运带脉至神阙穴一线。

3)月经不调(月经后期)

【配伍术式】

  • A、指按气冲穴。

  • B、捺调天枢、石关、气海、中极、三阴交穴。

  • C、拨按带脉。

  • D、掌分法——气海穴为中心。

  • E、捺扫两侧肺俞至肾俞穴。

4)郁证

【配伍术式】

  • A、掌运带脉至神阙穴一线。

  • B、捺泻太乙、足三里、下巨虚、太冲、行间穴。

  • C、捺调头维、率谷、鱼腰、攒足、听宫、听会、完骨穴。

4、行气化湿式

【术式组方】

  • A、层按法之带法泻中带补法——中脘穴。

  • B、迎住巨阙穴,捺泻阑门穴,捺补建里穴。

  • C、提拿建里、气海穴。

  • D、迎住左梁门、右石关穴,捺泻水分、太乙、中极穴。

  • E、捺调膻中、中府穴。

  • F、扣按阈中拨阴陵泉。

  • G、捺扫背俞穴。

1)痞满

【配伍术式】

  • A、掌运带脉至神阙穴一线。

  • B、捺调承满、梁门、梁丘、足三里、丰隆穴。

2)眩晕

【配伍术式】

  • A、捺调百会、四神聪、太阳、风池、完骨、承满、天枢、足三里、丰隆穴。

  • B、捺扫足少阳胆经头部两侧循行区域。

3)肥胖

【配伍术式】

  • A、顺时针迭揉全腹。

  • B、捺调天枢、石门、足三里、丰隆穴。

  • C、拨按带脉。

5、扶土抑木式

【术式组成】

  • A、层按法之带法——中脘穴。

  • B、迎住巨阙,捺泻阑门、建里穴,捺泻期门、章门穴。

  • C、拨按带脉。

  • D、捋双侧肝经侧腹部循行区域。

1)泄泻

【配伍术式】

  • A、掌运带脉至神阙穴一线。

  • B、迎住巨阙穴,捺泻水分、太乙,捺调天枢穴。

  • C、逆时针迭揉全腹。

  • D、捏脊法。

2)带下病

【配伍术式】

  • A、旋揉法——关元穴为中心。

  • B、迎巨阙,捺调水分、中极、三阴交穴。

  • C、捺扫两侧膈俞至脾俞。

06小结

津都脏腑推拿团队还做了很多现在临床疑难杂症的治疗应用,受到了患者的广泛欢迎,这充分说明脏腑推拿的效力和魅力。

以上,感兴趣的可以联系我交流学习。


还想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