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友故事 | 母校,恩师,未了的情怀……

 路漫漫兮wi4rch 2019-03-02

1968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当我提着行李,跨出校门的那一瞬间,不禁回头望了望那座威严而庄重的教学大楼,门前写着舒体的校名——那字在细雨和泪眼中显得模糊而斑驳。大楼两侧挺拔的两株罗汉松,在寒风与细雨中是那样的凄凉与孤独,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冲动,真想大声呼喊:“青岛建校,我会回来的!”

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绝不会就这样结束!

生命的征程还刚刚开始,

我们青春的脚步决不能就此停歇!

   再见啦!我的学生时代!

   再见啦!培育我四年半的心爱母校!

   再见啦!我的五任班主任老师:胡桂芹、李振端、王暄霖、丁国君、王娟!

一晃眼五十年啦

虽然我再也没能回去看看

那曾经培育我四年的母校

但是

总有那么几件难忘的往事

值得我永久去回忆

感情

感恩

感谢

感激

......



























1

感情:我与“母校”的结缘

我来自农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在我八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为了生活,母亲带着我和两个妹妹改嫁到了杭家。

在杭家,我继父和我母亲很快又有了三个孩子,这样我们家中就有了六个孩子。我呢,是六个孩子中的老大。在当时的那年代,家中的男孩子是农村的劳动力,不允许读书,上学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排除了许多阻力,完成了小学学业。

当我顽强地在西字城(离家八里路程)完全小学毕业,毕业时家里人却不同意我去考中学。我继父的做法更绝:他把我考试用的书包,文具、干粮都私藏起来。而我呢,却坚持去大水泊天福山中学参加考试,向同村考生孙东珍借笔和纸,步行二十二里路到达大水泊天福山中学,准时参加了升学考试。

参加考试时,我的外公杨春芳提着一篮火烧(他家离考场有五里路程)送到我正在考试的考场里。看到此情此景,不由感动万分,在心里就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考上这所中学。这样的情景激起我拼搏的勇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天福山中学(十级四班),而且安排在学校寄宿。我在中学读书时,经济上全靠老家亲戚们和在南京、长沙工作的,而且从未见过面的姨妈杨作范、杨作英资助。

就在这样的坚持下,三年的中学生活很快度过了。在即将中考时,我又因家庭原因要放弃复习,放弃中考,准备回家种田(这也是我继父的决定)。当我班的同学们都在积极参加备考复习时,我却独自一人拿着篮球在操场上玩耍,这时碰到了来校视察工作的文登县教育局的刘局长。他看到我在玩篮球,就走过来我问:“小同学,大家都在复习功课准备中考,你怎么在贪玩呢?”

刘局长就带着我在操场边上台阶上坐下来,我和刘局长讲了家庭的情况特殊,并且说明我无法参加中考的理由:因为我家里人不同意我参加中考!刘局长耐心听完我的叙述,又提了几个问题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讲:“小孙同学,我给你指条路,你要抓紧复习功课,下决心参加中考,但不要报考高中,要报考中专学校,我建议你报考青岛冶金建筑学校,这个学校如果能录取你,你的农村户口就可以迁出去。这个学校读书还不用你自己花钱,吃饭也是吃公家的,毕业后还包分配工作(这所学校是冶金工业部的学校,每年都在我们县招生),这样你就可以离开农村,离开不让你读书的继父......”刘局长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我告别刘局长马上回到教室复习功课,下决心努力争取考上刘局长给我指点的这所学校。

我的决心和努力终于换来了可喜的回报:八月初我就接到青岛冶金建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可把我激动坏了,心想是刘局长的提议帮我实现读书梦想!

但我的继父还是不准我去青岛读书。在这种情况之下,我空手偷偷地离开了家,到外公家请求外公想办法送我去青岛。外公就拜托了一位开邮政运送邮件的卡车司机把我带到烟台火车站(躲避了继父在汽车站的围堵),再转乘火车去青岛,到了青岛冶金建筑学校报了到,被学校安排在工民建682班。

因为离家时我没有行李和零花钱,到了学校之后,外公通过发电报的方式告知在南京工作的姨妈杨作范。姨妈收到电报后,就委托工厂去青岛出差的同事给我送来被褥、衣服及生活用品和零花钱。在校四年半的时间里的寒暑假,我都没有回过家,留在学校里守校。

(附注:因为青岛冶金建筑学校对我有教育培养的特殊恩情,所以我一直拿着“青岛建校”这张中专毕业文凭工作到退休,在这期间我从未对文凭进行过任何的“包装”)

2

感恩:我的首任班主任老师——胡桂芹

我的第一任班主任是胡桂芹老师,她是一位很漂亮的女老师。她那慈祥和善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历历在目。可她严肃起来,也十分霸气,全班同学都很敬畏她。

胡老师知道我的特殊家境状况后,主动帮我办理申请助学金的手续(申请表都是胡老师亲自帮我填写的)和送审报批。自从有了助学金,我四年半的学生生活基本可以无忧无虑。这一段美好深情的记忆时常涌上我的心头,老师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另外有一件事更是让我刻骨铭心:在我入学不久,因食物中毒在市里医院住了一星期才得以康复。在住院期间,胡老师曾两次来医院看望我,有一次她还带着先生张希珍主任来到我的病床前问寒问暖。胡老师和张主任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真的感恩我的好老师——胡桂芹。

胡桂芹老师

3

感谢:我在马鞍山实习期间的领队老师——于永建

1966年上半年,我们68级工民建专业集体到安徽马鞍山十七冶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告诉带队的于永建老师:“我的姨妈在南京工作,她从我读中学开始就一直资助我,但我和姨妈一直未见过面,我想借这次来实习机会去趟南京看看我的姨妈。”于老师讲:“可以,但你不能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停了一会他又说:“这样,你把你姨妈在南京的地址、单位、姓名写给我,我先发个电报给她,约个见面的时间,我陪你一起去。”当时我非常高兴,立即把姨妈的地址写给了于老师。

过了几天,于老师告诉我,去南京的火车票已经买好了,我们俩一同去一同回,这样我同于老师先乘火车到南京中华门火车站,后再乘公共汽车(期间的火车以及公交车费用都是于老师自己掏腰包买的票)到达了南京市建业区小辉巷18号姨妈家中。于老师把我交给我姨妈,还特意带了马鞍山的特产豆腐干,并说他在南京还有点儿别的事要办,下午四点再来接我回马鞍山。这件事在我记忆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多亏了于老师的帮助,我才能见到一直资助我读书的姨妈(当时姨妈在南京跃进棉毛纺织厂任党委书记)。

(附注:据悉于永健老师大约七十年代初离开学校,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而调到山东韩旺铁矿工作,再又调到济南钢铁厂从事监理工作,后因心脏病抢救无效仙逝。)

4

感激:我的毕业季班主任老师——王娟

在学校读书四年半里,学期内曾有五任班主任老师,王娟老师是我们班毕业季的班主任老师。为了照顾我,王老师把我分配到了有亲戚的湖南(因为我在湖南长沙也有一个姨妈杨作英,她在长沙曙光电子厂工作)。

我被分配到湖南省冶金厅基建处后,又二次分配到湖南冶金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湖南湘乡)。参加工作之后,1974年王娟老师等一行人受学校委派来到湖南湘乡看望我们这些分配在湖南工作的同学们。王老师与我们促膝谈心、推心置腹地了解我们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是否安心,是否适应南方气候等等,同时又带来了学校领导的期望和问候。王老师还鼓励我们努力工作,学会为人处事,学会人际交往,搞好团结协作,为学校争光添彩。最后,在王娟老师以及徐文俊、纪冬花、王克刚、崔培祥、沈聪、马庭民、李木兰(许耀华老师的夫人)等老师回学校之前,还和我们一同到韶山参观毛主席旧居并合影留念(韶山离我们单位也就15公里的距离)。

真的特别感激我的毕业季班主任老师——王娟。是的,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没有什么比我们师生无染的真诚情谊更重要。与王老师同去的湖南之行,那段心灵间的沟通时常激起我内心的共鸣,从此便在我们师生之间回荡了一生。

马庭民、李木兰(女)、孙东安

在我浮生往事中,这段历史,我至今不忘,将来也不能忘。

真诚地感恩所有关心和关照我的所有人。

 前排:王娟老师、徐文俊老师、纪冬花老师

后排:聂魁元(682班)、刘继俊(684班)、王克刚、孙东安(682班)

孙东安、沈聪(老师)



校友简介

工民建682班   孙东安  

1947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

工作单位:原十六冶建设公司总经理(企业法人代表)。

曾获荣誉:部级劳动模范、省级优秀建筑企业家、全国第六届优秀建筑企业经理、国家一级优秀项目经理等。

个人事迹:《今日中国人》等25种出版物登载个人事迹。

现定居地:广东 广州 黄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