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这片土地是这样来的

 潇潇雨ekg9m5f4 2019-03-02

GIF

《中国历史地图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全八册。这是一部汇集我国历史、地理学界数十位著名专家花费近30年心血编制而成的大型历史地图集。它是迄今为止最详实、最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资料。

《江苏通史》由宋林飞总主编,凤凰出版社出版,十卷本。该书是江苏省百名学者参与、耗时十年完成的江苏历史上第一部通史,为我省“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本文所依据的主要资料是《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江苏通史》。

关于南通的成陆

提到南通的成陆时间,通常是指南通市区这一块成为陆地的时间,也就是胡逗洲的成陆时间,但这还不够。还应该有扶海洲、东㳍洲等的成陆时间,以及先期成陆的地区(海安)。将这3个问题都搞清楚了,便可以完整地回答南通成陆的时间了。

1、胡逗洲的成陆

胡逗洲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上(以下简称:《地图集》),是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东晋部分。东晋时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绘制的5张地图上都有胡逗洲。第一张地图为公元327年(晋咸和二年),也就是说,最晚在327年胡逗洲就已经形成了。(图1-1)这个结论,比我们南通地方文献关于胡逗洲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的说法早了150-200年。

图1-1:胡逗洲最早出现在地图上(327年)

注:图中深色块为已成陆,浅色块是未成陆;黑体字为当时的地名和政区,浅褐色是当今地名。(下同)

关于胡逗洲的成陆时间。《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有唐时期全图3幅,分别为:669年、741年、820年,均明显地看到胡逗洲还是孤岛,尚未与陆地连接。分幅图17张,6幅有胡逗洲,都没有与陆地相连,年代最晚的1幅是元和方镇图,时间为元和15年即820年。(图1-2)

图1-2:元和15年即820年的地图显示,此时胡逗洲尚未成陆

五代十国时期有全图1幅、简图15幅,全图清楚地显示出胡逗洲已经成陆(943年)。15幅简图中6幅有胡逗洲,都标出已成陆。其中最早的一幅是908年。(图1-3)

图1-3:晋天佑五年(908年)地图显示,胡逗洲已与陆地相连

也就是说,按《地图集》的说法,胡逗洲的成陆时间应该在820—907年之间。有人可能要问,这个“之间”太长了吧,有80多年的时间,能不能精确点?不能。就现有资料来看只能如此,因为从唐元和15年到唐终结这80多年间没有再出现有胡逗洲的地图,而我们又不可以去主观臆断。从《地图集》上看,公元908年胡逗洲与陆地已经整体连接而非局部连接。从局部连接到整体连接尚需若干年漫长的时间,如果我们嫌“820—907年之间”的说法范围大了点,可以换一种比较中性的说法:公元863年左右或大约863年(这种说法当然也没错;但是,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讲,还应该是在820—907年之间)。

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做一个小结:胡逗洲在公元327年前(东晋)已经形成,大约在863年(唐晚期)与陆地连成一片;由成洲到成陆,大约经过了530年。

2、扶海洲的成陆

《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期全图及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均清晰地标出了扶海洲的位置——今如东及西部地区。(图2-1)西周起止时间为:公元前1046—前770年。

图2-1:西周时期扶海洲开始出现(最右边中间孤岛)

南通的有关资料显示为是汉代。汉代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也就是说,按照《地图集》说法,扶海洲的出现比我们说的早了550-750多年!(写到这里,我发现《地图集》给出的时间总要比我们早:胡逗洲的出现,早了150-200年;扶海洲又早了550-750多年。并不是说越早越好,只是尊重事实,还历史本来面貌。如同有了新的考古发现,之前的定论就会被推翻一样;新的学术成果出来了,也要纠正或修改原有的观点。我们的地方文献编写时,《地图集》尚未面世,那没办法;抑或编者并未看过《地图集》,也情有可原。)

再看一下扶海洲的成陆时间。我们从《地图集》中可以看到它由生成到成陆的渐变的大致轨迹:经历西周、春秋(图2-2)、战国(图2-3)、秦(图2-4)、汉(图2-5)和西晋(图2-6),漫漫千余年,扶海洲总是在不断地扩大、与大陆不断地接近,但其沙洲孤岛的性质并未改变。

图2-2:春秋时期的扶海洲(右上方孤岛)

图2-3:战国时期的扶海洲(图中孤岛)

图2-4:秦时期的扶海洲

图2-5:东汉时期的扶海洲,与大陆的距离在拉近

图2-6:西晋时期的扶海洲,与大陆越来越近

直到东晋时期(327年前)扶海洲才与大陆连成一片。(图2-7)扶海洲由生成到涨接大陆,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时间:大约1370年。

图2-7:东晋时期,扶海洲已成陆

3、东㳍洲的成陆

关于东㳍洲,最早出现在《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梁开平2年(908年)的地图上,位置在今启东以北、海门东北。(图3-1)

图3-1:梁开平二年(908年)前,东㳍洲出现(图中右方孤岛)

与陆地连接的时间,《地图集》第六册(宋·辽·金时期)上两张政和元年即1111年的全图和淮南东路分幅图,均显示东布洲已成陆。(图3-2)

图3-2:政和元年即1111年前,东㳍洲成陆

可以判断,东㳍洲约形成于908年前(五代初·后梁),在1111年前(北宋)成陆,前后历经约200年的时间。

4、海安的形成

3个洲的形成与成陆的时间都写好以后,我忽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海安一带原生大陆形成时,扶海洲开始出现;扶海洲与大陆涨接,胡逗洲出现;胡逗洲成陆,东㳍洲出现。如果说,这是一种历史巧合的话;那么,还有一件也很有意思的事实,却是自然规律使然:扶海洲从成洲到成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约1370年;胡逗洲从成洲到成陆,也经历了大约530年的时间(还不到扶海洲的一半时间);而东㳍洲从成洲到成陆,只有200年左右(又不到胡逗洲的一半)。时间是越来越短,演变得越来越快!

海安一带及其它地区 南通地区的历史起源,以前的志书一般都从西周(公元前11世纪)算起,距今3000多年。“由于青墩遗址的发现,说明至少在距今5000多年以前,这一带已经成陆,而且已成为人类聚居活动的地方。”(见南京博物院1983年发表的“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发掘报告”,《青墩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78页)之后,所有关于南通历史起源的文献都认同了这一观点。但是,南通历史向前所推出的这2000年,除了青墩遗址的考古发现,尚无其它的文字(图片)记载。海安最早出现在《地图集》是第一册上的“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公元前11世纪至前7世纪),距今已有3100多年。(见图2-1) 这或许是迄今为止关于海安的最早的文字(图片)了。海安成陆最早,以此为源头,我们可以把整个南通的情况串起来;再者,海安一带的原生大陆(具体成陆时间无法判断,暂且用“原生大陆”这个词)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其自身也在不断地扩大。正是由于原生大陆向大海不断地延伸和沙洲不断地发育这两个“不断”的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南通的渐次成陆。

5、其它地方的成陆

说了海安,把其它地方的成陆时间也按照历史的顺序一并疏理如下:

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7年)的地图册上,就出现了如东的“身影”——位于扶海洲东部边缘。(见图2-2)此时的如皋,还在扶海洲与海安之间的海中。由于海安原生大陆向大海的逐渐延伸,三国时期景元3年即262年前如皋成陆;(图4)如东则由扶海洲的边缘到了洲上(从地图上看就移动了那么一点,却花费了七八百年的时间!)。

图4:景元3年即262年,如皋已成陆;扶海洲与陆地的距离在缓慢地接近

东晋时期(317—409年),扶海洲与大陆连接,如东随之成陆。(见图2-7)与此同时,胡逗洲在地图上出现;南通市城区和通州区(原南通县)均已在图中标出,只是位置不同:市区的位置已在洲上,通州的位置则在胡逗洲东北边缘的海中。(图5)

图5:建武四年(497年)南通市区和通州的位置图

隋代(581—619年)胡逗洲不断地发育扩张,通州的位置到了在洲上。(图6)

图6:大业八年(612年),南通市区和通州的位置图

唐代(619—907年)陆地继续向大海延伸,胡逗洲自身也在不断地扩大,与陆地距离越来越近。五代十国(907—960年)胡逗洲已与大陆相连(市区和通州成陆),东㳍洲(今吕四以西至海门)出现在地图上。(图7)

图7:南通市区和通州区成陆

宋代(960—1279年)东㳍洲与大陆并接,海门成陆。(图8)

图8:海门成陆

元代(1206-1368年)陆地继续向大海延伸,启东市区的位置仍在海中,但在它的东西两侧出现了两个沙洲;至顺元年(1330年)地图显示,其间出现的海水上涨将已经成陆的海门逼退到了岸边。(图9)

图9:海水上涨,海门退到了岸边

明万历10年即1582年的地图显示,有过更大规模的海水上涨,淹没了大片的陆地,海门及以北以东的部分陆地以及启东一带涨出的沙洲全被淹没。(图10)

图10:海门回到大海,启东附近沙洲沉没

《地图集》第八册(清)提供了2张全图和1张江苏省图。第一张清全图和省图均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显示出海门及原先被海水淹没的大片陆地已重新成陆;启东及周边出现了若干沙洲,启东的位置已在洲上。(图11)

图11:海门重新成陆,启东周边出现了若干沙洲

第二张清全图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显示启东已成陆。(图12)

图12:依稀可见启东与陆地已连为一体

南通成陆时间简表

来源:江海评谈

最近很多读者都在看这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