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响发烧友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器材、心理满足还是音乐?

 茂林之家 2019-03-02
音响发烧友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器材、心理满足还是音乐?

音乐

对于音乐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但只截取一个片段或者随便来点主观臆测就敢胡说八道未免有点不负责任,曾看到一篇文章将《月光》和德彪西阿炳的作品相对比,而原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也不知道怎么就套上月光这么个名字,然后就是各种牵强的对比。

再就是目前流行各种篡改作者的思想,并强加上某些看上去“正面”的东西,其实这种美化是完全没必要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像阿炳音乐上绝对是大师级的,但其人生多少有点失败,主观的演绎是对逝者的不敬和历史的背叛。

音响发烧友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器材、心理满足还是音乐?

器材!

还是要回到器材上,对于器材的追求可能是烧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结果,不管你是因为何种原因,也许是一次试听会上的交流,也许是一次刷店的经历,你不可避免的被高端器材吸引了。

然后,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没有然后了,其实能淡定的享受音乐而不一味的追求器材是一种幸福。不幸福的呢?那就咬紧牙关上吧,上一篇文章大部分发烧友讨论线材的水有多深,但是深又如何?

总有人自命不凡的认为自己就是金耳朵而且是超24K(最次也得是7N的)的那种,盲听实验有的做过很多次了,结果似乎不怎么理想。为何?当然不是耳朵的问题,谁让今天是火电声音这么糊,细节听不清呀有木有?

音响发烧友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器材、心理满足还是音乐?

想想现在的音频产品真是可笑,有几个玩家真正搞明白了那些硬件参数的意义?我承认高比特是很有意义的,但频率呢?Bob Katz也只用44K做母带而已(至于这位大师有多高自行百度吧),我们却非要上192K 384K,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了,音响客观派的妥协也不是一二十年的事情了。

当然我们不过是凡人,只是凡人是否也有必要想想他的钱是否花的值得呢?有时候我们听的音乐不过是几万元的东西做出来的,我们却非要用几十万的东西来听他,给一个几千元的耳机配上几万元的前端还美其名曰“推好”,这里我再次忍不住跪求大师解释推好的定义。

最可笑的是经常见到有朋友问某某产品能把某某耳机推到几成,说到这我想曾有一位朋友的回帖非常有意思,如果说几万元的配置能推出十成的功力,那么几十万的东西岂不要推出十几成的效果才算够本?

音响发烧友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器材、心理满足还是音乐?

对器材的追求有时候并不是为了用它,而是享受高价器材带来的优越感,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心理享受。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玩到最高境界其实玩的是人际关系,朋友经常提到你的大名,没事互相粉一粉——多有面子,我也不能免俗,我这篇文章固然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不也是在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吗?

心里满足

这种心理上的享受其快感是明显大于生理上的,一想起帖子被顶了几十页点击量几十万想不心跳加快都不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晒一些稀有的罕见的 高价的东西。

音响发烧友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器材、心理满足还是音乐?

你说是炫耀也没错,看着下面清一色膜拜 土豪之类的回复,这种感受没有经历过是不知道的,而一旦你体会过恐怕你就会上瘾,然后就是更贵的新玩具。前一阵子大家坛翻译了国外一位超级玩家的横向评测贴,几十个耳机一溜排开,够不够过瘾?够不过有气场?听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接下来呢?

恐怕不少器材都逃脱不了封存的命运,有的老古董你敢多听?指不定哪天就罢工了,脆弱的木头你敢多听?一丝划痕都够你心疼一个月的。到了这个程度我觉得已经完全达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至于听不听有必要告诉那些看客吗?

音响发烧友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器材、心理满足还是音乐?

从音乐到器材再到心理满足,我看能免俗的朋友还真不多,无非是程度的问题,毒文毒物是无穷无尽的,如何把持得住是很关键的。耳听为实,享受音乐才是那些器材应有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