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础】开学了!锂电知识基础学习中英文书籍23本大汇总(附下载)

 ZDW_TSG 2019-03-03

第一部分:导语 

元宵节已过,这意味着大多数的朋友正式进入紧张的学习或者工作当中。对于关注锂电行业或者正在学习锂电知识的同行者,锂电联盟会长精选了8本中文书籍和15本英文书籍,以供大家基础学习,同时也可以转给你需要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朋友

之前我们也陆续分享过,很多关注我们平台的也已经获取了书籍,本期具体总结了一下。这只是我们自己分享的,或许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补充指点。文末有获取这些书籍电子版的方式。

第二部分:8本中文书籍推荐

本书论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反应了锂离子电池理论研究和工艺技术的当时最新成果,书中收集了电池及电极材料制造的工艺技术参数和有参考价值的图表。该书是一本理论性较强,又结合锂离子电池生产实践的专著。

本书主要讲述锂二次电池的原理、发展和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非水液体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无机电解质和电解质锂盐,还包括其他辅助材料及其特点与应用。该书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的课外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参考书,同时对从事锂二次电池研究和开发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讲述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研究方法、负极材料(碳基负极材料和非碳基负极材料)、正极材料(氧化钴锂、氧化镍锂、氧化锰锂、钒的氧化物和其他正极材料)、电解质(液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和凝胶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材料当时最新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检测、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行为和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应用。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讲述与锂离子电池有关的资源分布。

本专著主要讲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聚合物电解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检测、充放电行为及其应用。其中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正极材料包括实用正极材料和其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包括实用正极材料和其它负极材料


本书是《化学电源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书中介绍了锂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概念与组装技术;正极材料的微观组成与电化学性质;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的研究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与展望。本书适合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从事化学电源研发的科研人员、管理工作者和生产技术人员等,同时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师生学校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的探讨了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述了有机液体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液体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和水系电解质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以及优化方法。可以作为研究生的学习和参考用书,同时对从事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将实际经验与合成理论相结合,总结了三元材料制造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并对三元材料的市场前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三元材料的特点、三元材料合成理论和研发方向;三元材料相关金属资源;三元材料前驱体制备、成品煅烧和粉体制备;三元材料关键技术指标控制优化;三元材料检测方法;三元材料应用技术、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和专利分析。

本书是从事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正极材料相关原材料和矿产资源投资开发、行业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更是从事正极材料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分析检测人员、相关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5个部分,共39章。本书为适应电池技术发展和电动车及大规模储能等新的应用需求,在对传统电池体系部分全面进行修订的基础上,新增和补充了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池选择、生物医学用电池、军用储备电池、数学模型、故障分析等内容,列举了当时各种电池新产品,相关性能及应用情况。

本书可以作为我国从事电池研究、生产和实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极具价值的一本参考书和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高等院校及电化学及新能源材料专业师生的有益参考书。

第三部分:15本英文书籍推荐

1.Advanc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Edited by Walter A. van Schalkwijk and Bruno Scrosati)

2.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Edited by T. Richard jow, Kang Xu, Oleg Borodim and Makoto Ue)

3.Handbook of Batteries (Third Edition)

(Editied by David Linden and Tomas B. Reddy)

4.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 Batteries

(Editied by Katerina E. Aifantis, Stephen A. Hackney and R. Vasant Kumar)

5.Lithium Ion Batteries Fundamentals and Performance

(Editied by M. Wakihara and O. Yamamoto)

6.Lith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Editied by Xianxia Yuan, Hansan Liu and Jiujun Zhang)

7.Lithium-Ion Batteries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Editied by Gianfranco Pistoia)

8.Lithium Io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Editied by Kazunori Ozawa)

9.Lithium Ion Batterie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Editied by Yuping Wu)

10.Lithium Ion Batte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Editied by Masaki Yoshio, Ralph J. Brodd and Akiya Kozawa)

11.Lithium-Ion Batteries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Editied by Perla B. Balbuena and Yixuan Wang)

12.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Editied by C. Julien and Z. Stoynov)

13.Nano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Editied by Rachid Yazami)

14.Next Generati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acal Vehicles

(Editied by Chong Rae Park)

15.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Lithium

(Editied by Jung-Ki Park)

第四部分:结束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