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会理财的人,常常会被人说成是“抠”?

 真情感恩要真武 2019-03-03

会理财的人一般都会把自己大量的资金用于理财中,然而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平常生活中的支配用度较少,虽然说可以用信用卡、手机借款等各大互联网APP借钱先用上,但是这些钱最终还是要还的,那么对于理财的人来说,他们一旦享受到了“钱生钱”的快感,他们会疯狂的爱上理财。因为会理财的人往往能用赚到的资金红利来度日,而本金不变总金额却是增加的,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离财富的梦想更近了一步,这种理财的愉悦感是不理财的人无法体会的。

为什么会理财的人,常常会被人说成是“抠”?

会理财的人在买东西前,会用惯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往往会深思熟虑后做决定。比如买大件的洗衣机,这个品牌1万,那个品牌8千元,他们并不会因为便宜就早早下手,而是会对性能、功能、品牌、优惠力度、出厂年限等多方面进行比对,最终得出结论选择买哪款洗衣机更优。要是以上的这些条件差别不大,而最终只是商品总价上面的区别,这时无论你会不会理财都会选择相对便宜的,这种不是抠门而是生活中的精打细算。

为什么会理财的人,常常会被人说成是“抠”?

会理财的人对于理财计划,有长到10年的财富目标,也有短到每个月的生活用度,每个月的收入、支出、投资、额外花费等都是有明确的规划。这时你如果突然找他借钱,或者突然说:“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他们往往会愣住,心里暗自说道:“我的天呀!太突然了吧!我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往往最终的回答是:“不行,下次吧。”不是他们抠门,更不是他们没钱,只是因为你“打乱了”他的日常规划,让他们措手不及,在突发状况下也很难拿出一笔钱来供自己挥霍,只好找个理由拒绝了你。

为什么会理财的人,常常会被人说成是“抠”?

会理财的人有理财习惯,其实还是为了自己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目标。年轻的时候要竟可能的攒下足够的钱,来负担起日后购房、结婚的费用;中年时“上有老,下有小”,要“独挑大梁”顾及家人的生活;老年时主要固定收入靠每个月国家的社会保障,也想靠理财让自己过得更好。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阶段的目标,如果说平时你“大手大脚”的花钱,真正用钱的时候“啃老”,或者无助时大喊:“这个社会真是不公平呀!”这个时候往往要问问自己,你为什么没有早点做出生活规划,成为那些精打细算的理财人,在关键的时候能有一笔“备用金”让自己度过难关。

为什么会理财的人,常常会被人说成是“抠”?

其实“抠”这个词在中国的用词当中是偏“贬义”的,主要是指是在正常花销内的钱该花而不花,常常会让人联想到吝啬、占便宜、舍不得付出等用词,从而产生不好的印象。爱理财的人仅仅只是对钱的使用度上“把关”比较紧,并不代表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不好,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往往很会过日子。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是“月光族”,甚至是“透支族”的朋友,建议你多和他们做朋友,一段时间后你突然会发现原来钱还可以这样用,再也不用“月头大餐,月底泡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