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蒋丽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从教已有6年多,她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学习消极,说话丧气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就失去了斗志;从前5名掉到前10,就变得消极悲观。都说胜败是常事,但孩子却越来不越不能接受失败了。 父母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命运,消极的父母让孩子变得很“丧”。 小苗是蒋丽带过的一个学生,小苗刚来培训机构的时候,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很乖巧听话的样子,成绩不算太差,就是有点偏科。小苗妈妈当着老师的面,就不断抱怨孩子不够努力,孩子看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一直低着头没说话。 在后来的辅导过程中,蒋丽发现其实小苗挺努力的,只是方法有点偏差,而家人一直也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只是不停怪罪孩子不够努力,才导致成绩不够理想。 后来,听说小苗离家出走时,蒋丽怎么也不敢相信,因为她一直都是乖乖女的形象。听其它的知情老师说,在最近的一次月考前,小苗有点感冒,导致考试时发挥失常,拿到成绩后,小苗的父母不但没有安慰、鼓励孩子,还消极的认为,是孩子自己复习没搞好,才用感冒当借口。 小苗的妈妈每天唠叨说,“花了这么多钱去学习,还考出这个成绩,你到底对得起谁。”孩子每天都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有一天实在受不了妈妈的抱怨,就顶嘴说,“无论我怎么努力,你们都不会满意的,我离家出走好了。” 当时妈妈也没在意,以为孩子只是说说而已,谁知第二天放学后,小苗到了晚上都没回家,这时父母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夜请亲朋好友寻找都没有消息。 第二天,在同学家找到了小苗,但从此以后性格大变,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努力学习的乖乖女,而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成绩一路下滑。蒋丽说,“这孩子实在太可惜了,如果不是因为父母过度干涉,按照以前的进度,考上大学肯定没问题的。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变成消极的个性。 1、 爱比较。 许多父母眼中,总是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更听话,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别人家的工作更出色。 不少成年后的年轻人,说起自己童年,都有一把辛酸泪,那就是父母把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自家孩子的表现和努力,都是父母忽视了,不管长处还是短处,总是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卑,形成消极悲观的个性。 2、 处处抱怨。 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压力,还会有各种琐碎的不如意,这是成年人的担当。但也有一些父母,喜欢把成年人的压力向孩子抱怨,让孩子在年幼时就过早承受生活的压力。 甚至还有一些父母,把生活的压力都推到孩子身上,说“父母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抚养你,为你挣一个更好的未来,你还不好好学习。” 父母消极的语言,对孩子的伤害并不比打骂更少,经常被父母打击,抱怨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慢慢就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够好,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消极悲观,这样的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也就要艰难得多,命运在无形中已经错开了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