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布记者 陈高君 实习生 叶思齐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日,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江苏华伟建设集团股东叶丽君对记者笑言。从月薪不到千元的皮鞋销售员到年销售过千万的集团公司“掌舵人”,叶丽君来扬的创业经历诠释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传奇创业史。 这个姑娘不简单: 一天干完了人家一天半的工作 从小时候开始,叶丽君就明白,自己与别的孩子是不同的,天生手指残缺,“手指只有人家的一半,但人生不能只有人家一半呀!”从小就倔强的叶丽君由于在上学时经常受到别的孩子欺负,在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 “辍学后就想离家远一点,要到外面闯一闯,当时跟扬州的姨娘关系最好,于是就来到了扬州。”叶丽君回想自己找第一份工作的经历,嘴角浮现出笑意,“我的第一份工作实际上是惊险过关,在应聘的时候,特意遮掩了自己手指的缺陷,招聘的人根本没看出来,就是觉得这姑娘才18岁,做事情进退有度,挺不错的。” “后来老板可能发现了我残疾的事儿,但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叶丽君笑言,为了让老板没有炒自己鱿鱼的借口,叶丽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当时顾客都说,所有的销售员当中,小叶最嘴甜,服务态度最好。” 就这样,在普通的销售员一天能卖6双鞋的时候,叶丽君的销售额已经卖到了10双鞋,连老板最后都不得不服气,“这个姑娘不简单,一天就干完了人家一天半的工作!” 三个月的“闭关修炼” 成为扬州首个拿到驾照的残疾人 做了两年销售之后,叶丽君积累了自己独特的销售经验,“世界那么大,我要出去看看!”1985年左右,出租车成为大街小巷新兴的交通工具,叶丽君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我要去学驾驶,至少走南闯北可以见见世面!”这一次,叶丽君再次发挥了超乎寻常的韧劲,三个月就拿下了货车的B照,成为扬州首个拿到驾照的残疾人。 有了交通工具,叶丽君不服输的劲儿又来了:“先开出租车,开了五年,当时每天都是早晨七点钟出发,一天十二个小时轮轴转,别的出租车司机中午都习惯打个小盹,我就在街上‘兜人’,当时还养成了一个习惯,路边只要有人,我都会下意识地停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丽君的薪酬上了一个新台阶,“当时年薪有8万元,相当于公司白领的薪酬。”叶丽君回忆,在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心思活络的她瞄准了当时引领风潮的行业——服装业,“年薪8万的薪酬拿了5年,别的行业工资都在上涨,出租车司机的薪酬已经不再遥遥领先了,我就在时代广场盘了一家商铺,开了女装店。” “当时都是到上海去拿货,坐长途客车是最方便的,正常人一次拿两包货,我一次都是拿4包货或者5包,别人看到我是残疾人,都十分惊讶。”叶丽君坦言,“虽然我身有残疾,但我觉得自己跟正常人是一样的,甚至可以比正常人做得更好!” 当时上海的衣服在扬州很畅销,别人卖一件衣服恨不得赚两件三件的钱,叶丽君只要有20元的利润就卖了,因此销量十分大,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开业的第一年,叶丽君开的服装店就赚了10多万元,工资成功翻了一倍! 瞄准建筑风口行业 成为年销售千万的集团公司合伙人 2005年,扬州的房地产企业方兴未艾,敏锐的叶丽君再次嗅到了“风口”的味道,“当时就听朋友说,现在市场上的黄沙、石子十分紧俏,只要手上有货源,扬州市场上不怕没有销路。”叶丽君听得很是心动,在三十而立这一年,她关掉了自己的服装店,开始倒卖黄沙、石子,“当时扬州的各个建筑工地都跑了个遍,人家刚开始不理解,一个女性天天往钢筋混凝土的工地跑,还是一个残疾人,能做成什么生意啊?” “人家当时卖一车黄沙能赚300元,我就只赚150元,后来看到我的品质很好,扬州的大小工地都主动来找我合作。”就在这一年,叶丽君的收入再次实现了“三级跳”,达到了20多万元。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叶丽君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做锅炉安装、地热安装这一块的工程企业并不多,能不能开一个这样的公司呢?”说干就干的叶丽君与几个朋友一起合伙,成立了江苏华伟建设集团,“2010年公司成立只有9个人,当时招人不容易,有一次招新员工,有个小伙子看到我是残疾人,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然而,叶丽君看到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业务越做越大,“如今我们的企业已经有60多人,年销售额超过了千万元!” 编辑:曹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