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回答

 老树开花sw 2019-03-03

农村俗语“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回答

农村老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的是冬天三九天最冷,夏天三伏天最热。但与之相对应的,却又有“九九”之说,是什么意思?这不得不说古人很聪明,什么事儿都要凑数,在二十四节气之外,冬夏各有九九八十一天的“杂节”,和二十四节气相互依存。冬季从冬至节气算起,有九九八十一天,夏季从夏至节气算起,也有九九八十一天。

冬季九九就不说了,但说夏季的九九天。虽说夏九九没有冬九九知道的人多,但也颇有意义,是古人研究的关于时间和物候之间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从头九夏至开始的“羽扇握在手”到末九的“开柜拿棉衣”,说明了气温从热到冷的过程也是很明显的。

其中的“夏六九”,就是“乘凉不入寺”了。夏至过了五十四天一个半月时间,天气就不那么的热了,“夏五九”的时候,还是“炎秋似老虎”呢,“秋老虎”过了九天,就“乘凉不入寺”了。可见天气转变的明显。但是据另外版本的“夏九九歌”来看,还有截然不同的说法,那就是“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看来,“夏九九”还是有地域性的,南北方的体验也不尽相同。

农村老俗话说“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为什么“不入寺”。这个也很好理解,以前的庙宇,庙的四周都种满了苍松翠柏,树很高大,冠盖环绕,绿树成荫,是夏季天热乘凉天然的好去处。因此,在炎热的三伏天,去寺庙乘凉游玩借宿,都是最好的消暑方式。

但是,到了“夏六九”,再到寺庙乘凉就有些凉意了,尤其是在寺庙里休息睡觉,会有着凉感冒的可能。因为已经是“六九天”了,天气微凉,早晚也有湿气潮气了,在寺庙休息久了,难免会侵染寒气,寒气入体,人就会得病。因此农村老话就劝导人们“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了。具体来说,就是早晚温差比较大了,人类比较容易着凉感冒发烧

这个可能比较适合北方的天气,在南方,“夏六九”也未必就很凉爽了,还会很热,因此比较适用“六九五十四,乘凉去庙祠”的说法。夏至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一左右,然后再过五十四天,进入八月,也确实天该凉爽了。虽然已经出了伏天,进入秋天,但气温还是一早一晚的凉爽,中午还是气温很高的。因此也有“秋老虎”的说法。但如果下雨,则气温会很快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寒啊,比较适合说我们北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