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在金銮殿上议事,太监竟在她的眼前,用五个垫子赚外快

 历史解密坊 2019-03-03

慈禧太后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佳,但她是清朝最高权力的持有者,因此满朝文武畏之如虎。可是谁也想不到,慈禧太后领着光绪皇帝,在金銮殿上和群臣议事儿的时候,居然还有一群太监用一种“损招”,在慈禧太后的眼皮底下闷声发大财,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自从同治皇帝登基后,两宫太后就开始干预政事,把持朝政,皇帝成了摆设。同治皇帝驾崩后,光绪登上皇位,这位小皇帝依然逃脱不了慈禧太后的“五指山”,成为被慈禧操纵的傀儡皇帝。

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后,凡是朝议、奏折、边疆急报等都需要自己亲自审视。为了能更好的掌控大清帝国,慈禧太后规定,定期举行与重臣的见面会,也叫做朝会,用以商讨国家大事。

朝会主要由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共同参加,众大臣依次入场,依照官位的高低,分左右两排,竖着站在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御座前,而金銮殿的地上,依次放置有五个垫子,这些垫子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其实小编一说大家就知道了,在清代,皇权至高无上,不管是封疆大吏还是王公大臣,只要见到皇帝,必须三跪九叩,清代时封建礼教观念达到了顶峰,大臣们在给皇帝和太后禀报国事时,都要一直跪在地上,直到朝会结束。

谁都知道,跪在地上的滋味很不好受,特别是长时间下跪,膝盖骨被地咯得疼痛难忍不说,到了冬天时,地面更是冰寒刺骨,很容易让人生病。

大臣们有病了,朝廷的活就没法干,慈禧太后“灵机一动”找来几个垫子放在地上,既柔软舒适又可抵御地面的潮湿寒气,算是让众位大臣们仰沐天恩了。

不过可别高兴得太早,慈禧预备的垫子也就只有五个,这五个垫子就放在慈禧面前,除了放在最前面,军机处重臣跪的两个垫子之外,一般的臣子按照品级,只能跪在后面的三个垫子上。

慈禧太后设置垫子确实是为了老臣们着想,可是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慈禧身边的太监们经过长期观察,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

在朝会时,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有点小毛病,慈禧说话有些啰嗦,东拉西扯常常讲不到重点,让大臣们听得云山雾罩。光绪皇帝由于惧怕慈禧,不敢在她面前大声说话,故此说话时的声音特别小,这让大臣们都要倾耳细听,这才能听懂领会,否则有时落下一句话,误解了皇帝的圣意办错大事,那可就惨了。为此,他们总是想尽力把垫子向前挪挪,以至于不漏听皇帝和太后的每一句话。

挪垫子正是太监们的工作,除了军机处两位领班大臣垫子不能挪动之外,其它的三个垫子想要挪动,对于太监来说,都只是举手之劳。

太监们发财的机会来了,若是大臣们偷偷塞了银子,该大臣下跪用的垫子就会被太监挪得离太后皇帝很近,聆听皇帝太后谕旨也是真真切切。对于那些“不懂事”的官员,跪垫就会被挪得远,而大臣就有可能听不清皇帝和慈禧的“金口玉言”,做事十有八九会犯错误。

太监们仗着这一“特权”,都赚得钵满盆满,朝中大臣们却有苦难言,每次朝会都要一笔笔的送银子,简直就像花钱买票一样,都想争一个“头等舱”。

慈禧太后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居然还存在着这种“肮脏”的交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