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现代社会信息交换的便捷性,这里也就不再赘言怎样吹响洞箫、筒音作几而有多少种指法可以变奏出同一支箫上同一首曲目的不同音色感觉等盘古开天的话题了。今天,笔者在这里仅是关于洞箫音色如何可以产生画面感问题抛砖一二。 基础 其实就洞箫而言,我们首先要确认洞箫乐器的器性所属。 洞箫,自古以来多为文人雅士之品,因其边棱发音和吹口至音孔的音柱较长而发音不敏捷,同时更是容易失音,甚至有些曲目为筒音首奏会发不出声,所以我们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演奏形制对于音色体现的重要性,其次就是各个细节的融合以达成最后演奏出的音色美感意境(下文引摘“吴乐箫会”传录文字就各个细节予表述): 吴乐箫会音境内传十三论 形制 站坐之分 文人之相无唐突 不粗鄙动静需微缓 勿作速而夸 衣物 符箫雅之品 持箫势 箫与襟扣直 忌歪斜 按箫法 上把手以指尖肚按孔 四指紧依而上斜 小指兰花 下把手以指关节按孔 握蛋之形 视 目光与箫直 不可偏斜移箫向视向 两两衡携 体 松肩松腕松指松唇拔胸同坠肘 气运 曲前气极入丹田 七分传音三分留婉承上下气自闲 起奏 正心 立意闭耳 锁目凝神 达成方奏 择曲 依人择 众相合若众杂 取古律 音境 曲通形同 附以叠打震颤滑揉之技型与渐之强弱高低密疏急缓音型 辅形容衣物 佐地境 味神韵至 强弱解:以弱衬强,非极强显弱;弱至游丝,音强即显 曲境 知曲意 意曲出情贯音 音诉情 结 曲缓由境 方闻箫涵音急意浅 箫雅渐失简繁由意 律型合一 神凝息聚 乐吟绕梁箫习修心 音涤吾身曲境音显 唤之大成 音律 中正清远凝润韵绵 沁逸静微幽澈苍古 附 古时习箫三技法 迎风 (室外迎着风练箫,实为训练口风气息的稳定持久性) 挂砖 (训练持箫仪姿的稳重与耐力) 闹市 (训练静心凝神,为每一个音的完美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