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铁血老枪 2019-03-03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顾亚欣)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恽毓鼎像)

我叫恽毓鼎[yùn yù dǐng],是清朝光绪年间国史馆的公务员。听说,在现代有一个叫“驴友”的词,指自助旅行的爱好者。你或许觉得,“驴友”应该是在现代社会才出现的新潮人群吧?如果你这样想,那真是少见多怪啦!因为我们这时候,根本就没有旅行社,只要出门,就全靠自己搞定一切,百分百的自助游,你想不当“驴友”都不行咧。

而且,出一趟门短则个把月,长则几年,比你们这些“驴友”不知辛苦到哪里去了。幸好,我也有苦中作乐的“驴友”心态。我前后做了19年的史官,写点文字,那是本职工作。顺手将旅途中的见闻记下来,回头再慢慢品味,乐在其中。今天就给大家分享我的一次旅行攻略吧。

那是在1899年,那年我37岁。从北京出发,目的地是江苏常州。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为什么要去常州呢?很简单,因为我的爷爷是常州人。我爷爷考上进士后,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当官,最后落户北京。虽然,我从没见过他,在我出生的两年前,他就去世了,但父母还经常会提起他。常州是我的老家,这段时间正好有空,就打算去看看。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江南水乡常州府)

1、犀利的新式交通

这次行程,是先到上海,再回常州。为什么要先去上海呢?一个原因是,上海通轮船,这是最快的路了。另一个原因是,上海有很多洋人,是最新潮的城市,我很想去看看热闹,开开眼界。回来就可以给同事吹吹牛了!

1899年9月6日上午11点,我从北京坐上火车。下午3点,到了天津,然后第二天上午10点上轮船,13号到上海。算起来,从北京到上海一共花了7天。听说你们能坐一种“大鸟”飞过去,只要两个多小时。我可不敢想,万一没坐稳掉下去可怎么办?

7天已经很快了,我很满意。火车和轮船都是最新式的交通工具,比以前不知快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坐火车直接到上海呢?你开玩笑吧?到天津的这一小截火车,还是前几年才开通的,别地方还没听说过呢。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假如没有火车或者轮船,那就慢得多啦。比如17年前(1882年),那时北京到天津之间还没有铁路,害我整整走了2天。后来,我还去河南开封出差。从保定到开封,步行了15天,把我累得够呛。

我这还算好的。41年前(1858年),翁同龢大人从北京到西安,全程“11路”,一共花了26天。这么一比较,你说我能不满意吗?而且火车和轮船比坐马车舒服多了。以前出门坐车或者骑马,一路那个颠啊!吃点什么全给你晃荡出来了。所以,面对这新式交通工具,不得不赞一声“犀利”。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火轮船)

2、西餐厅里好开心

到了上海,最主要是开洋荤。开什么洋荤?就是吃西餐啦!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吃西餐的规矩。吃个饭竟然还要动刀子?为什么不用筷子呢?开洋荤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出洋相啦。

最好玩的是冰淇淋,冒着烟,心想肯定烫得不得了,用嘴吹啊吹啊,半天都不敢吃。吃了一口,妈呀,竟然是冰凉的。听说,还有人把洗手用的水,当白开水给喝掉了。当然,我还不至于这么没见识,毕竟也是京城的公务员嘛。西餐馆偶尔也会下下,白兰地和啤酒有时也会喝两口,不过味道怪怪的,还是不如老白干带劲。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上海最早的西餐馆德大牛肉庄)

9月13号,一到上海,就去西餐馆大吃了一顿。接下来两天,每天都出去吃。据说,外号“长毛状元”,曾经给太平天国献策的王韬,就经常在西餐馆存上一笔钱,不时请朋友来大吃一顿。我当然没机会和他吃饭了,两年前他已经去世了。

虽然吃西餐,也算是家常便饭,但西餐里真正的好菜,像什么鹅肝、黑松露、菲力牛排啊什么的,我基本没吃过。吃得比较多的是像蘑菇鸡肉卷、葡国鸡、土豆色拉、老式三明治和鸡丝焗等,这种已经改良过的品种。

你问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还真吃不惯纯正的西餐,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有人就制造出这些“土洋结合”的新品种。而且,纯正西餐的价格也令人咋舌。而改良后的“土”西餐便亲民许多,当时吃一套也就1块银元(按银价计算,相当于今天的100-150元人民币)。所以,尽管不是很正宗,但只要吃得开心就好!毕竟,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嘛!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近代中国人吃西餐的图画)

3、传统风俗趣味浓

在上海吃够了,玩够了,就回到了常州老家。和上海相比,老家自然没有那么洋气,但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传统风俗。比如,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到供奉历代祖先的家庙里行礼祭拜。这种家庙,只有当官人家才有,普通老百姓家里是没有的。规格也很讲究,不同级别不太一样。

家庙里,祖先牌位的摆放位置,也得根据每位祖先的身份地位,有严格的规定。我们家的家庙里摆了三座神龛,中间、左边和右边分别供奉着三位祖先和他们的原配夫人。至于已经亡故的大嫂、弟媳妇等人,就只能靠边站,供在神龛的旁边啦。

去完家庙后,还得给祖先扫墓。而扫墓的顺序也得根据各位祖先的辈分和地位来。像我家这种大家族,是有专门墓地的,家族里不同人的墓全都在一起。每个人墓地的位置也有很复杂的讲究。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蔡氏家庙)

然后和亲戚朋友吃饭聚聚也是免不了的。有一天,还有人找我商量怎么办“鹿鸣宴”的事。鹿鸣宴是官方宴请新科举人的宴会。或许是因为我以前吃过一次,或许是看我是从北京来的干部,高看一眼吧。反正我提了些建议,但我没资格去吃,也不知办得怎么样。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我吃了顿熊掌!熊掌是很金贵的,一般只有在满汉全席这样的高档宴席里才有。而且要做好吃非常难,因为它的骚味非常重。熊掌收拾干净后,要先抹上厚厚的一层蜂蜜,在文火上煮一个小时,然后再把蜂蜜洗去。放好佐料,再用文火炖上三个小时。熊掌的腴润,不像是猪蹄牛筋,而更像是特厚的极品鱼唇,里面的小条肌肉,特别柔软肥嫩可口。一定要注意,熊掌一吃完,就得马上用热毛巾擦嘴。因为熊掌太黏,如果不擦嘴,过一会嘴就被粘住张不开喽。能够吃到美味的熊掌,这趟旅行就足以让我回味了。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4、风景名胜感慨多

既然到了常州,自然还要去附近的城市转一转,参观一下风景名胜。杭州的西湖,是必须要去的。有趣的是,在雷峰塔对面,有个净慈寺。寺外有一口无人光顾的古井,里面黑漆漆的,我好奇地把火把放下去一照,发现有一根大木头浮在水面上。

庙里的和尚吹嘘说:“这座寺庙是济公和尚建的,而井里这根大木头就是当年用剩下的边角料。”如果你要问我信不信,我也就“呵呵”两声吧。不过,罗汉堂中供奉的五百罗汉,每个人倒是表情丰富,各不相同。旁边还挂着本朝几位皇帝的画像,也是栩栩如生,真的和活人一样。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杭州净慈寺内济公运木料的古井)

另外,我还专程到镇江丹阳的季子庙去了一趟。季子叫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的第四个儿子,品德高尚。吴王想让他继承王位,他不愿意,说要让给哥哥。结果三个哥哥,先后都当了吴王,还是轮到了他。他还是不想当,就跑到山里躲了起来。后人就建了这座庙来纪念他。

然而,我好不容易到了,看到的却只是破砖烂瓦。当地人说是被太平天国毁坏了。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推卸责任!太平天国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了,怎么还在拿它当借口呢?难道让祖先纪念了两千多年的季子庙,就毁在我们手里吗?官府都在干什么呢?

不过,话说回来,几年前打仗输给了日本,去年搞变法维新,被老佛爷杀了个精光。好多人沸沸扬扬说要闹革命。革命不就是造反吗?真是不要命了。我在去苏州的路上,就看到好多破棺木露在外面,累累白骨散落一地。或许,世道乱了,大家真的是顾不上了吧。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重修的季子庙)

很高兴,你能听我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么多。以后有机会,再和你聊点别的吧。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日记。名字叫《澄斋日记》,里面那篇《南游记》写的就是这次旅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00年前,一个清朝老“驴友”的南方自助游攻略大全

本文参考资料来自:

1、《清代毗陵名人小传》,张维骧编著,常州旅沪同乡会,1944年

2、《清人日记研究》,孔祥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恽毓鼎澄斋日记》,恽毓鼎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