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比较武断。宋代词人在作品中,以女子的身份感怀悲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不能以便断定作者也应该是女人。另外,这首词的内容其实很纯情,并不像很多人解读的那么艳俗。将此词略作翻译。 词的上阙是讲述一位白绸带束腰的少妇,忍不住在哀叹春天。在傍晚时分,她打扮一新,置身于稀疏的梅树底下,身姿娉婷,宛如云纱般曼妙轻盈。 词的下阙中,她轻启红唇,唱起美妙的歌曲,每一声都好像在撒娇生气一般。她静静看着一直通往渡口的桃花小径,这条路格外幽深宁静。夜里,她带着惆怅的心情仰望明月,思念着月光下归途的爱人。 这本是一首非常纯情的词,却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人抱着异样的眼光,非要说是李清照所写的艳曲。尤其是“桃花深径一通津”,明明是通往渡口的桃花小径,却非要被歪曲解读。这里的女子,在等待她的丈夫或者情郎,而这条路,已经说得很明显,那是渡口之路,是回家的地方! 如果非要说有别的解释,那也可以说是这里引用了《桃花源记》为典,说明女子的爱人去往了人间的胜地,而女子则苦盼着爱人能够带她一起走。 更关键的是,这首词中,自始至终就只出现了女子一人,独自在僻静之处,月光之下感怀。连她的爱人人影都没有出现,只是存在于女子的脑海之中。这怎么会变成一首艳词,实在让人闹不明白。 当然,对于这首词的词风,确实不如易安词那么典雅清丽,婉约愁苦,反而多了直白,略显粗浅。小珏其实也并不认可是李清照所作,只不过它确实是一首正儿八经的闺怨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