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艺双馨意拳魂

 天地虚怀xia 2019-03-03
           从小承光和弟弟承荣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受到了良好的中国传统式的家庭教育。从他们的名字上看,“承光、承荣”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从小要培养自己的优良美德。再加上姚先生对他们俩人希望甚殷,管束甚严并且教导有方。姚先生教导承光、承荣哥俩,从来不用戒尺,而是言传身教,用姚先生自己儒雅可掬的文人气质,博问强记的学识以及高洁醇厚的人格魅力。这一切无疑会对幼年的姚承光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意味着,人生一开始就是以一种纯正的人性定向为道路在脚下延伸的。。。。。。
      然而就在这样良好家风熏陶下,并没有给承光带来一个健康的体魄。早在1953年,由于政审问题,姚先生将出生不久的承光、承荣送到四川重庆亲戚家寄养,一直到1962年8月才接回北京。此时姚先生的政审虽已结束,有关部门亦允许其在北海公园、中山公园等地教拳,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以此来养家糊口。但当时正好赶上国家的粮食极度短缺时期,而他们哥俩又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刻,所以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承光面黄肌瘦,身体羸弱。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贫血,并带有明显的肝脾肿大。看着孩子整天有气无力的样子,作为父亲的姚先生看在眼里疼在心头。终于有一天,姚先生对承光说:“从今天开始,你和弟弟跟我一块儿站桩吧,这对你们的身体有好处。”站桩?像个树桩一样直立着不动。这对于两个天真烂漫贪玩耍的孩童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一开始,觉得很好玩,但好奇劲儿一过,就感到枯燥乏味了。要不是姚先生强迫他们哥俩每天下午放学后把书包放下必须站桩,他们早就把站桩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即使姚先生看着他们,他们还是静不下来。人在屋里站着,心早就被窗外玩耍嬉戏的小伙伴给带走了。无奈之下姚先生索性就让他们对着墙角站。面对光秃秃的墙,哥俩心中充满了委屈,之所以能坚持站下去,只是因为不站就要挨父亲的骂。同时,哥俩也在急切的盼望着,盼望时间能插上翅膀疾驰而过,凑够了数儿,父亲就可以放他们出去玩了。。。。。。。
      那时就是这样,承光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站桩,只知道在他们不听话的时候,父亲就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们。而至于后来能成为震惊中外的拳学家,在那时似乎就是一个遥远而不可及的梦。。。。。。
      就这样,日子流水般一天天过去,眼间到了1963年的夏天。快一年了,每天就这样在父亲的督导下站着,站着。说实在的,意拳站桩就是对年人来说,也没有几个能常年坚持的,更何况两个8、9岁的孩子。童年是七色的彩虹,五彩斑斓,然而在他们的童年里却没有玩具,没有游戏,更少在父母的怀抱里喃喃娇语。等待他们的却是每天对着墙去苦熬时间。为此,他们哭过,闹过,但都被严厉的父亲震住了。有时,他们心里也纳闷:平时生活中父亲是多么的呵护他们,可为什么在站桩上对他们如此苛刻。可他们那里知道,父亲又何尝不想让两个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呀,可为了他们的身体,为了他们将来,更为了伟大的意拳事业后继有人,他不得不这样做。每天晚上,看着睡着的哥俩嘴角上挂着的那一丝微笑,姚先生心中感慨万千:对于孩子,快乐的童年也许只有在梦中拥有!好好睡一觉,好好玩一场,睡好了,玩好了,明天一早咱们还得去跑步。。。。。。
     
      他似乎还清晰地记着,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把书包放下站桩去。
      
      1963年夏天,承光练习站桩已经一年了。一年来,有笑有泪,有得有失。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他的脸色红润了,身体强壮了,贫血,肝脾肿大的症状消失了。与其说这是奇迹,不如说这是一年来苦熬时间的必然。承光逐渐体认到了站桩的好处,于是对于每天的站桩也由被动而变为主动。那时站桩,姚先生并没有给他们讲什么意念,只是让他们放松,不要用力,静静的站住了就行。所以那时对意拳的认识还非常的肤浅,只是感觉刚开始时很难受,全身酸痛,后来逐渐的身体越来越舒服,精神头也越来越好,再后来要是有事耽误一天不站,浑身感觉很别扭。总之站桩逐渐的成了承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62-------1966年期间是姚先生练拳教拳的高峰时期,每天家里都是人来人往。姚先生的师兄弟杨绍庚、于永年、王斌魁、李见宇等经常过来同先生见面,谈拳论道,交流拳技。姚先生早期的弟子白金甲、薄家聪、赵绪泉、欧阳成等也经常过来练功。还有从其他地方慕名而来的意拳爱好者及当时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等等。那时家里可以说就是一个练武场。每天姚先生都专心致志的为他们讲拳授艺。而这时在每天放学后,承光和承荣就主动把书包放下,来到院子里,抱起间架,一边站桩,一边聆听父亲的讲课。就这样每天耳闻目染,让承光逐渐意识到:原来意拳不只是站桩呀,还有许多比站桩更有意思的东西。父亲讲课时即兴演示的每一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却蕴涵着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尤其是当他看到父亲和学生做散手时那猛脆的发力,将整个人打的腾空而起,掀翻在地。于是就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像父亲这样该有多好呀!在崇拜父亲的同时,更增强了他进一步学习意拳的决心。终于有一天,承光向父亲提出申请:要学习意拳的试力、发力,要和其他人推手,散手,向父亲一样把他们都打翻在地。看着承光信心十足的那张稚气的脸,父亲笑了,爱怜的摸着他的头说,慢慢来,你会做的比我更好。会吗?承光摸摸自己的头,看看正在教拳的父亲,心中充满了疑惑。
      从那时起,承光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意拳练好。于是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他又相继学习了意拳的其他功法。由于有一年多养生桩的基本功,身体已经松下来了,所以在技击桩摸劲时,找的特别的快。当年芗老教技击桩一上来就让学生体会摸索“整体浑圆力”,这是非常困难的。姚宗勋先生认为自己很笨,这样做根本体会不到,于是就偷偷的将整体浑圆力拆开来一个劲一个劲去找,先前后,再上下,再开合(左右),单劲找齐了,再将前后、上下、左右的程序打乱,最后达到六面力同时摸劲儿,即芗老所要求的整体浑圆力。这种分对组合的摸劲方法使姚先生的劲儿找的最快最整,大大提高了意拳站桩摸劲的质量。所以教承光时,父亲也让他从前后摸劲开始找,然后再找上下开合劲。
      这个时候姚先生就开始告诉承光如何去运用意念了。意念是拳术的灵魂,因为任何人体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作用于骨骼的结果。也就是说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使人体实现各种活动。由此可见,神经系统的支配在人体运动中所处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而神经系统又始终受精神意识到控制和影响。“意为力之帅”就是讲的这个道理。意拳练习要突出一个“意”字,就充分说明了“意念活动”在拳术训练中的重要作用。父亲说的虽然很专业化,但承光似乎只是略微的能明白一点。父亲能看出来,让孩子完全理解还是有些难度的。于是父亲就给承光讲,当你站桩时就好象站在水里一样,四周都被水簇拥者,每一动都能感觉到水有很大的阻力感;当你试力时,就好象自己在水中游泳一样,身体慢慢动起来,细细体会水的阻力感。阻力感越大,你的功力就越大,明白吗?这次承光到是略有体会的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练习意拳便成了承光每日的必修课。每天下午放学,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把书包放下站桩去。这个时候再也不用父亲再多督促,承光便和弟弟承荣来到院子里站桩、试力、发拳。
      在小学五年纪时,承光已是12岁的少年了。年龄虽小,但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系统训练,对意拳也有了一定的体会。这时又接触了发力和推手,身体灵活了许多。当时和来家里学拳的北京的大学生推手,也能施展技法,突然发力将他们发放出去。整个人精神气质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较之以前,简直判若两人。此时他也真正体会到了意拳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巨大的潜在作用。在这个阶段的训练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完全变为积极主动。而且态度非常的认真,训练也非常的刻苦。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为孺子可教,意拳后继有人!
      是呀,自幼便在正统的氛围中吸吮着意拳的乳汁,这种“根文化”的熏陶,对姚承光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无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个人可塑性最大的童年时期,往往是直接接受家庭影响而不必通过内心的中介。所以这种最初的熏陶,不仅滋养了姚承光的气质、性情,而且已经渗透血液,侵入灵魂,中国拳学文化的精神蕴育了他后来高深莫测的拳学造诣。而这一切皆来自其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和父亲那严格的蒙教。
      记得有一天,训练完之后,送走了学生和来访者,父亲把他们哥俩叫到屋里,意味深长的说道“:看到你们几年来能坚持不懈的学习意拳,并由当初的被动反抗不理解到现在的积极主动,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现在你们都已经是大孩子了,有些话我也该给你们讲了。你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意拳不同于一般的拳术。因为它是真正的中国拳学,既然是拳学,其表现的就不仅仅是技术动作了,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蕴涵其中。学习它也同样不仅仅要有明师的指导,自己的悟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更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具备多方面的修养。意拳不是培养打手,而是培养拳术家。打手几个月就能练成,而拳术家则需要耗费毕生的精力。前者是在种花,后者是在育树。种花虽快,却只有几个月的光景;育树虽慢,可树却能长到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一位真正的拳术家,不仅要有精湛的功夫,更要有渊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他探索的无穷力量。所以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兄弟二人在练习意拳的基础上,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涵养,对待朋友要以诚相待,对待客人要以礼相待,对坏人要严惩不殆。做人一定要爱憎分明,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意拳的训练上,你们一定要刻苦,要下大功夫。要坚持,决不能中途退却。”父亲的一番话,使承光听了后心里头沉甸甸的。是呀,几年来父亲为了自己和弟弟能练好意拳,耗费了多大的精力呀。当时为了接待来访的客人和教授学生,父亲一天都不能停下来,晚上还要自己练功到深夜。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天早上父亲5点就起床,自己先练一个小时,然后再把他们兄弟俩叫醒,带他们出去饶着胡同坑洼不平的小道跑步。下午放了学还要看着他们站桩。可那时他们哪里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时不时的耍小孩子脾气,惹父亲生气。也许经过几年的磨练,承光真的长大了。他渐渐明白,父亲从小强迫自己和弟弟练功,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锻炼身体,尤其是父亲今天的这一番话语,更让承光朦朦胧胧的感到一种责任感的降临。突然间,他好象长大了许多,虽然有些事情自己还是力不从心,但从现在起,他终于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了。德艺双馨意拳魂

德艺双馨意拳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