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瓷器主要特征及鉴别要点

 古玩鉴交流 2019-03-03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了高峰,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明代宣德青花瑞兽纹蟋蟀罐

1、造型特征:明宣德瓷器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2、胎体、底足特征:明宣德瓷器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

3、釉面特征:明宣德瓷器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民窑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釉面特点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中描述“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

宣德青花瓷釉汁均净,地釉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其实橘皮釉是因釉面里的气泡所致。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灿若星辰。

多数仿品的整体釉色亮中偏灰或发石灰白或泛红,部分高仿品为去除釉面的贼光以达到白中泛青的效果,而在釉中加锌等元素,然此类仿品釉色多是白中泛绿而非闪青。与真品脂润剔透的青莹玉质感不同。

4、青花用料:明宣德瓷器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5、款识特征: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年款”是从明朝开始兴起的一种在瓷器上印上帝王年号的艺术形式。明代年款大体有两种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篆书题写的自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并且锥刻款多见于单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题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成为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款的主要形式。除口沿、器肩、器腹等无圈框年款外,宣德官窑瓷器上以青花、红彩在器心、器底位置题写的年款,有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椭圆、莲瓣等边饰。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历代款式之最。此种现象正说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阶段,尚没有固定的规范格式形成,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一个“大明宣德瓷器年款特点”的说法。

2017年4月5日,一只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碗在香港苏富比上拍,最终以约2.29亿港元成交。此碗直径约23厘米,为十棱菱口碗,烧制难度极大,故而又有"宣德碗王"之称。这个大碗以高价成交后,激起了收藏圈对明代瓷器的重视,也改变了拍卖市场中清三代一家独大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