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丨丛洪良:急性心梗患者,要坚持这些饮食原则

 冬竹456 2019-03-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危急重症,除及时救治外,合理饮食对于患者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AMI的营养治疗应随病情轻重及病期早晚而决定。

   作者:李曦铭 丛洪良

   单位:天津市胸科医院

急性期(1~3天)

  1. 低脂流质饮食。根据病情,控制液体入量,可予少量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每日6~7次,每次100~150ml。

  2. 限制钠盐摄入,每天不超过4g,特别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AMI后尿钠可能增加,过度限制钠盐,也可能诱发休克。因此,需根据病情适当调整钠盐摄入量。

  3. 避免食物过冷过热。

  4. 禁止可能导致肠胀气和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辣椒等。

  5. 推荐进食时取半卧位。

缓解期(4天~4周)

  1. 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改为半流饮食,但仍应遵循少食多餐、清淡、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原则,可进食粥、麦片、蛋、奶、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等。

  2. 食物不宜过热、过冷。

  3. 保持胃肠通畅,预防大便干燥。

  4. 3~4周后,随着患者逐渐恢复活动,饮食可适当调整。一方面,需要注意避免饱食,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0g/d之内,预防心肌梗死再次发作。另一方面,不应过度限制饮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

恢复期(4周后)

  1. 随着病情稳定,活动量的增加,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1200kcal。

  2. 足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乳类蛋白、瘦肉等均可食用。

  3. 每天的饮食中需要一定量的粗纤维,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费力。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4. 膳食中成人镁的适宜摄入量为300~450mg/d,主要从富含镁的食物中获取,如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水产品、豆制品等。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根据病情作出适当调整。

  5. 恢复期后,为防止疾病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因饱餐使腹部胀满,腹腔器官血流相对增加,反射性使冠状动脉血流相对减少,易诱发心肌梗死,严重者还会导致猝死。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治疗后需要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应注意维生素K(Vit K)与抗凝药的拮抗作用,保持每天Vit K摄入量稳定。Vit K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肉类、乳和乳制品、豆类、麦麸等。

内容精选自:张健教授、陈义汉院士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18》。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吴佳地┆美编 柴明霞┆制版 吴佳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