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骏集团总经理唐倚智强调,一个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是整个品骏集团的市值。新春伊始,公司要求管理干部要修身养性。 为何要强调修身养性?因为一个人需要强调一些基本规矩,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自然规律,同时需要高度自律。最高效的管理就是严格的自律。 清代大学士陈宏谋所著的《养正遗规》,与《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并称五大遗规。《养正遗规》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集前人所长,是清代学堂的必修课,对人心、人性理解透彻,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养正”是什么意思?就是修养自己,按照基本规矩来约束自己。书中有几句说得非常好: 【“才不足则多谋”】 我们遇事经常费煞思量,难以决断,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我们才学不足的表现。才学积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借力前人的经验,在前人智慧中迅速找到解决方法,当断即断,不受其乱。才干、能力水平不够,“鬼把戏”就会出来,当才干、能力水平很高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智若愚,不会有这么多的谋略、伎俩,因为已经非常强大。 【“识不足则多虑”】 见识,是在自身才学和经验上发展起来的品质,代表人的眼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多虑,指的是对未来的担忧,不知道前路如何。如果见识足够,就会知道未来不过是现在的延续,专心过好当下生活,一切疑虑都可以消除。当把来龙去脉了解得非常清楚时,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威不足则多怒”】 特别容易发脾气的人都是内心特别脆弱的人,是自身能力水平不够的人,是大家不太认可的人,只有通过发脾气、走极端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威望都是从德行中来,道德的力量可以摄服一切大众,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真正有威望的、有群众基础的、大家认可的人会不怒而威。 【“信不足则多言”】 一个不被信任的人一定是多言的,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说法来获得别人的认可,费尽口舌、自圆其说。一言九鼎的人,掷地有声,根本不需要多言语,这也是大智若愚的另一种表现。“水至深则静”,真正的深水无声,一个人如果在嘈杂、人声鼎沸的环境里能够保持沉默,那这个人一定是个智者。 【“勇不足则多劳”】 没有勇气的人,做事畏缩、拖泥带水,优秀与平凡者的差异就在于优秀者往往能够一鼓作气,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通俗的解释就是管理干部的“三气”(杀气、霸气、匪气),勇气足够时我们就会横下一条心破斧成舟、勇往直前、不留后路。 【“明不足则多察”】 “明”指的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的智慧。养成这种智慧的人,任何一件事情摆在他面前,他都能一眼看出究竟,他的工作也会非常简单,看山看水好像都是漫不经心,但已经将事情的本质把握住。明不足者,只能孜孜以求,多看多听,养出自己的眼力。 【“理不足则多辩”】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掌握大道之理的人,不需多做辩驳,时间会证明他们的正确。他们只需默默耕耘,等待收获成果的一天,惊艳众人。而本身无理之人,没有底线与原则,多巧言令色,会说太多言语来弥补他的理不足、遮掩自己空虚的本质。 【“情不足则多仪”】 “仪”就是礼仪,礼仪是用来规范人际关系的,越是陌生的人越需要以礼仪对待。感情深厚的两人,大可以坦诚相见。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用真心待人者,才可以享受与人争席的快乐。 《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之道,在于追求平等发展、均衡持重。对于品骏人而言,扬长避短也许不是坏事,但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努力改正,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去努力填平,乃至发展为自己的优势,迈向人生更大的成就。 ——摘自唐倚智总经理2月12日在品骏集团全国干部联席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