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高古玉和古玉,世界第一。如此美玉您见过几件

 来来永胜 2019-03-04

中国高古玉和古玉,世界第一。如此美玉您见过几件

高古玉一般是指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历来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慱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近些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的追逐目标,古玉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更成为收藏爱好者频频出手的动因。高古玉因久远的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是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追捧。

高古玉种类:

高古玉沁色种类凡多,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等。所呈现的色彩主要有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及过渡色。沁色一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上应当是外界化学元素沁入玉中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和状态特征。色彩是有别于玉质本色的来自于外界的其他色素。非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色彩的相对独立性,没有与玉的分子结构产生互变。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外来原素与玉内原素产生互变,从而改变玉的本质结构变化,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东汉玉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东汉玉璧,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东周龙形玉佩,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二里头文化,鸟形玉垂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康熙玉如意。名贵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玉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六朝玉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玉杯,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合卺杯,婚嫁当天夫妇喝酒之物。

商代玉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汉白玉乐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西汉玉杯,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清玉质十二生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战国玉杯,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玉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玉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玉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玉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玉头饰,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在电影《孔子》里有这么一段,孔子收到某国王送的一块玦,于是让学生马上逃走。孔子为什么要逃走呢?玦是古代一种玉器,是一种礼器,意味‘决绝’,国王送你一玦,表示要么要你的脑袋,要么让你流亡国外,所以,孔子赶快逃走了。同样的,如果皇帝送给出征的将军一块玉玦,那就表示‘要不就马革裹尸,要不就凯旋回朝。’而如果皇帝送给大臣一块瑗,那就表示对臣子的勉励‘我要重用你了。’”李智刚收藏古玉,因此研究积累了许多玉文化,和,滔滔不绝。说话间,他拿出一块璧。“这块玉璧应该诞生在西周,属于高古玉,你看上面的饕餮纹、双沟阳线,都是典型的时代特征。在古代,这就是件神器,主要作祭祀用。”

在古代,玉是一种地位的象征,玉器一直都是作为礼器,十分珍贵,百姓基本上接触不到,元代以后礼制混乱,老百姓家中才慢慢出现玉器。而玉器中以汉代的白玉最美,一方面材质最美,在制作上因为只有王室贵族才能拥有,所以工艺也极为讲究。“汉代和田白玉的开采量是极大的。”李智刚说,“古代玉器的雕琢主要靠玉农脚踩轱辘,用动物的皮来磨,所以有时候一年才磨出一条痕迹。”

流传下来的古玉由于大多从古墓中出土,玉埋在地下,经过数年的地下时光,外界物质长年积累沁入玉器中,给玉器浸染上各种颜色,就是所谓的“沁”。古玉器中有所谓血沁、朱砂沁、土沁、水银沁、金属沁等200多种沁色。这是经过数千年的地壳运动,“一般来说,如果一块玉上面同时有朱砂沁和铜沁,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是一级文物了。”李智刚告诉块西周玉璧上也有沁,十分难得。”块玉璧上有一道小裂纹,觉得很可惜,李智刚说:“这叫‘冲’,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

在收藏界有一种说法,要成为一名大收藏家的一个标志便是必须收有至少7件以上的高古玉。李智刚说自己已经有四件了,还要努力。而他手中的这块西周玉璧是换来的,“隔壁店的老板相中了我店里的三块玉牌,我索性就用一万块钱和那三块玉牌换了他店中放置了半年的这块西周玉璧。”

李智刚祖籍长沙,曾是长沙有名的“元丰书斋”的主人,“我每个月卖书赚的钱,除留下生活费其他全部用来淘宝贝了。”李智刚说。从1995年开始,他涉足收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喜欢逛地摊,以前每周五、六必定逛清水塘古玩一条街,既便在外地,遇到集市也都会去瞧瞧。”李智刚说,一是淘宝贝,二是学习别人怎么造假、做旧。“只有这样,你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辨识力。”李智刚说,“我老婆身上戴的那个‘勒子’就是去年在天心阁的地摊上300块钱淘到的,也是高古玉,现在至少要叫价3万。”逛地摊,图的是乐趣,为的是眼缘,这就是所谓的修心。

中国首都博物馆馆藏玉器珍品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痕都斯坦约在今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一带地区,此地盛产玉石,玉雕业发达。痕都斯坦玉约在清乾隆时期开始进入内廷,乾隆帝非常喜爱,在他近800首咏玉器诗中,有30余首咏题痕都斯坦玉器的诗文。在乾隆帝的督办下,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特设仿制痕都斯坦玉器的专门工作,所仿器物被称为“西番作”,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家族中的新成员。此件玉碗为白玉质,温润细腻,局部有褐斑,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饰两层纹饰,口沿内壁光滑,外壁琢卷草纹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内凹的细瓣蕃莲纹。整器轻薄剔透如蛋壳,纹饰繁密柔美,琢刻技艺高超,抛光技术堪称一绝,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玉猪龙整体呈“C”形,口微张,兽首肥大,双耳竖立,吻部前突,鼻尖以阴刻线饰多道皱纹,背部对穿双孔。在出土和传世的此类器物中,绝大部分已发表的同形器高均在15厘米以下。该器对研究和认识红山文化玉器具有重要价值。

玉猪龙并非龙而是猪。当时人们已经完成了对猪的豢养,因此将猪的形状,做成配件。之所以称为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时,考古学家出于某种原因将其误认为龙,红山文化的这头玉猪,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后来清楚了玉龙原来是玉猪,然而为时已晚,它的形象在社会上已经广为传播,甚至华夏银行将其作为了银行的标志。为了不挫伤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便将这头玉猪命名为玉猪龙,既体现它的本质,又可以混淆概念:虽然是头猪,却是头龙猪。

玉饰青白玉质,细润无瑕。采用浮雕和透雕技法琢磨三层纹饰。正面是双孔雀,上下交错依附在山石旁。以单阴刻线琢孔雀羽毛、尾翎。背面光素,但有琢磨遗痕及四组对穿孔,可缀系。

青玉蕃莲纹香薰

香薰为青玉质,青白色中夹有黑色小斑点,盖上镂雕蕃莲花纹,器身外满饰相互缠绕的蕃莲花,细圈形平底足内琢刻一朵盛开的蕃莲花,璧薄精巧,造型新奇,琢制纹饰细密剔透,呈玻璃光,是乾隆时期仿制痕都斯坦玉器中的佳品。

翠扳指

此扳指颜色翠绿,透明度极佳。扳指主人李莲英(1848-1911),直隶河间(今河北)人,深得慈禧宠信,由梳头房太监升总管太监,赐二品顶戴,在宫中50余年,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慈禧死后出宫。其墓占地20余亩,随葬品均为奇珍异宝。

鉴别方法:

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自然,并且深入肌理。(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

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3: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的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上面的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消失。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很润泽。假货则绝对不变。

4:把玉器放进80度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泡(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得疏松了)。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

5: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并且每次都如此,直到盘玩通透。

6:盘玩中的器物,见到汗液或是水后会有一曾灰皮出现。(出灰现象)

7:用PH值试纸测试,基本会成中性。(与当地土壤结构也有关)

8: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

9: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10:看反光,因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会有很多细小的面组成,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同的反光。

古玩市场上,古玩的产品数量是有限的,随着古玩人数的逐渐曾加,必然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这带来以次充好的局面,必然就导致了许多赝品的出现。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许多人都不懂如何鉴别古玩市场的好坏,就匆匆的投入到古玩市场之中来,这必然会造成古玩市场的又一个混乱。不要盲目的选择艺术品公司,首先要确定自己藏品的价值,然后要选择有实力的公司。本人本着传播文化艺术的理念接受各位的咨询。礼貌真诚是初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