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消失的爱人》影评:妻子心灵扭曲后的自我欺骗

 度麦心理 2019-03-04

本文参加了【影视情缘】有奖征文活动

婚姻故事:夫妻看似美满却各怀心思的幸福假象

每一部好电影都是冲刷灵魂的盛宴。

美国电影《消失的爱人》用跳跃的镜头和穿插的时间点,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相关人物的关系网络,以及媒体参与所引发的舆论导向层层铺开,向我们展示了在一段婚姻中心灵扭曲后自我欺骗维系的虚假幸福。

这个有关婚姻的故事精彩异常:真实与虚假同在,控制与反控制共存,再加上看似凶狠却真情流露以及看似无奈却甘愿为之的妥协,在重重叠叠地铺垫中逐一展现,让人看得极为过瘾。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这部影片,片中的每个镜头、每个人物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在影射婚姻的真实状态的同时,也凸显了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之大,更揭示了每个人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惊人的相似之处。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艾米物的心路历程,去探索和发现故事带来的启迪与收获。

艾米扭曲心灵的起点是原生家庭赋予的虚假。

艾米作为女主角,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她是“神奇艾米”,是身为作家的父母创作的“故事人物”,伴随着无数人一起长大。艾米被虚构的成长经历,让她从小就生活在真实与虚假的冲突中。父母不断地把各种神奇状态写进艾米的成长经历中,甚至帮“神奇艾米”打造了一个虚构的婚礼。在参加“神奇艾米”婚礼的现场,艾米告诉尼克:“我这个普通、有缺陷却真实的艾米,还是像往常那样嫉妒书中的黄金女孩,那个完美、非凡,今天他妈的要结婚了的神奇艾米。”

接下来,艾米被父母要求去接受记者访问,并提醒她:“艾米,你知道怎么让你爸爸开心起来。”而她那句“我最喜欢让陌生人来揭我的伤疤了”,则用轻松平和的语气,表达出了对父母的怨恨和无奈。当艾米被记者包围时,尼克以记者的身份向她提问,并向她未婚成功。

步入婚姻后的艾米与尼克,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美好。经济的萧条让尼克失业,而尼克父母的身体状态让他们不得不搬回老家。从小在虚假的光环效应中长大的艾米,其实非常渴望真实而幸福的婚姻生活。然而,真实的尼克并没有求婚当晚那么轻松自信、应对自如,而是一个普通甚至不够自信的男人。

在日趋平淡甚至逐渐疏远的婚姻中,艾米一天比一天绝望。在发现尼克出轨后,她终于忍无可忍。她设置好所有的情节,包括日记、线索以及自己失踪后事件的后续发展。她要让尼克去承担背叛的代价,她甚至设置好了自杀的情节,以便让尼克无法辩白。

但是,事件的发展往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艾米的设置中,有两个脱节点:

一是她隐藏身份居住时的邻居,偶然发现她带有大量现金而起了歹意,抢劫了她。这让她不得不求助于执着爱她二十年的老同学德西,却在得到帮助后被他软禁。

二是尼克在节目中的公开表白,让她再次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爱尼克。于是她不得不想办法杀了德西,并再次设置好脱罪情节,让自己重新回到尼克的身边。

重新相聚的夫妻两人再也回不到从前的状态,但是,艾米却已经无法放手。她想办法让自己怀上了尼克的孩子,并利用尼克的责任心把他紧紧抓在了自己手里。

影片最后,两人看似美满却各怀心思的幸福假象,让每个身处婚姻之内的男女,都能感同身受。

其实,婚姻的实质就是合作。

作为度麦学苑心理关爱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接待过的诸多婚姻情感个案告诉我:

影片最后看似虚假的幸福,也许在多年的经营之后会重新焕发生机。而腹黑的艾米,也许会在尼克爱的包容中再次蜕变,成为全新的自己。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而我们作为普通人,需要提醒自己的是:用心经营、学会包容、成长自己、感应对方,才是婚姻得以长治久安的秘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