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冬》 古往今来,四季轮转,纷繁变幻之中,每个人都想拥有一颗清净心。像古人一样吃时令果蔬、泛舟登山、听雨观蝉、吟诗作画……悠悠然,是何等的惬意啊。 而如今,慢是奢品。即便物质极大的丰富,我们似乎并没有古人的闲情。看似花样百出的娱乐方式,而一旦寻求心灵的依附,一切便显得那么不可托付。 ▲ 南宋.林椿《枇杷山鸟图》 因为慢,所以日月长。因为慢,所以一年中会有不同的闲情心怀。如果可以,一年365天,每天读一首古诗,再慢慢品读其中的心境,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本名为《日月长:古诗中的一年》的古诗集,把诗与画的美结合,让你在阅读中感悟到古人那时那处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壹 生活在中国的时间里 你还记得农历的生日吗?你真正了解24节气吗?时间与季节,在你的生命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是院子里的桂花开了,你可能都忘记秋已深,如果不是水仙盛开,你可能依然无感冬天临近尾声。如果你的桌上有一本《日月长》,每天读一首,也许时间就明晰了。 依中国农历时序编辑,符合中国古诗的时间节奏,岁时风物与人间情味,呈现时间的质感。 ▲ 元.高克恭《秋山暮霭图》 古人的诗里,总有着漫漫的时间。 草木枯荣、晴雨雪落、听闻蝉鸣、花开花谢,只要是韵动心怀的,都会写诗。 他们的心与自然天地万物一起,在中国的时间里,生活得有声有色。 那年夏天,白居易在苏州工作,听到蝉鸣,回忆洛阳,写了一首闻蝉鸣的诗。 六月三日夜闻蝉 【唐】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不知那片池塘,又是谁如我过去一样划着小舟?虽然是白居易的回想,也是许多当代异乡人的思念回响 ▲ 元.吴镇《山窗听雨图》 贰 佳节倍思亲的千年情愫 不可否认,即便是过年,也渐渐淡了,更何况是其它传统节日。元旦元宵中秋倒也稍稍关注,而端午重阳等等,感知真是一个比一个弱。 除了春节回家,在外奋斗的年轻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思念,分别,重聚,每一种情愫都在中国人的心怀里跌宕起伏,绵长流淌。而千百年来,古人的诗句,一直替我们表达了心绪,那思念与重聚,幸福与悲伤的交织,是亘古不变的。 姑苏馆上元前一夕观灯 【南宋】杨万里 茂苑元宵亦盛哉,千红百紫雪中开。 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菡移从都下来。 光射琉璃最精彩,吐成蝃蝀贯昭回。 归船尚有残灯在,更与儿曹饮一杯。 ▲ 清·恽寿平 《瓯香馆写生册·牡丹》 《日月长》中古诗的选择,匹配每一天,每一个节日,风物、民俗、时令,又配合古画插图,组成一本既能体现岁月流变又具有文学质感的“生活之书”和“中国时间之书”。 叁 岁月平和中的诗情画意 朗夜观星、田边野趣、临窗弄弦、晴耕雨读……岁月平和冲淡,但都是美好生活,日日是好日。 ▲ 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失眠、观潮、划船、喝酒、悼念、苦恼、吃荔枝、有人送花、半夜睡醒,总之,多愁善感的古人啊,把生活里的点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写成了诗。 这才是诗意的生活吧。 ▲南宋·马麟《荷香清夏图》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唐】杜甫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都以为古人都是很闲的,但是看到杜甫在诗中表示因夏日工作繁忙而倍感焦灼,顿时让人心中一片舒畅! 时光流转,岁月绵长 在经典的诗情画意中 记录下美好流年 《日月长——古诗的一年》 你值得收藏 ▲慢书房里的书影 ▲胸毛兔的《日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