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柯维骐——余生只做一件事

 旧时斜阳 2019-03-04


 明朝有个叫柯维骐的读书人,此人学问极好,二十几岁的年纪,就中了举人,运气好到爆,嘉靖二年(1523),又登进士第,授南京户部主事。

这官东汉时就产生,到唐宋时正式列为从八品,金朝为从七品,到清朝时则列正六品衔,相当于知县的同等级别,对于有个刚出道的读书人,这官不算小。

但柯维骐根本没有做官的心思,他来考试只不过是想给世人证明一下,他这个人还是有些才华的,证明完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说不出的潇洒自在。

嘉靖二年(1523),他见到当时官场上的不良风气,决定不赴南京户部主事之职,告假归乡隐居。请假满三年后,被除名。

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连官都不做的人,为何名声会如此之大。

史书所载,他回乡后,负笈到他门下的求教者络绎不绝,先后达400多人。

400多人,俨然一个超级大v。

看到这个数字,我估计大诗人杜甫和陶渊明看到这个结果会有一种哭的感觉,他们到死连个问候的人没有,别说400人,40人也没有。

名声似乎也不能他让兴奋,他开始有意的避开和人空谈。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终于找到了让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著史。

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

这才是他的志向。

对,这个才是打开他心扉,让他为之疯狂的事业。

经过一番研究,他决定以改编《宋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他先作《左铭》和《右铭》讽喻世人,并著《讲义》二卷,教人实志、实功、实用,而以"诚"贯其始终。又和生徒辨析良知之学,讲解儒家经传,写成《经义答问》一书。

此书的大获成功,让他信心大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磨好了墨,铺好了纸张,拿起了笔,开始着手编写《宋史》。

但这事儿并不一件容易的事,先不说《宋史》是在元朝与《辽史》、《金史》一起编修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就说三个朝代,宋代也是存活最长的,如何取舍,如何收集材料,如何落笔还是一个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在他的心头,直到有一天他才发现原来世人都将《宋史》与《辽史》、《金史》并列各予正统,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让他脑海里灵光一闪。

我何不从《宋史》开始呢?

这个决定让他欣喜不已,生活既给了我目标,那就努力的干下去。

他沿着《宋史》写了下去,他以为很快就能写完。

但现实告诉他,俗世的一切俗套足以夭折他的丰功伟绩。

他必须做出取舍。

想到前辈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腐刑,方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他决定效仿。

在哪一天,历史没说,但所有的历史都记下了他沿着前辈的道路去了。

史书所载,一个漆黑的夜晚,雷电交加,痛定思痛的柯维骐终于决定,清心寡欲,排除生活上的干扰,把自己全部精力献给改编《宋史》事业。

他自宫了。

这下,他终于可以安心学问了。

事实证明一个人对自己越狠,成就往往越大。

二十年后,柯维骐近花甲之年时完成了一部二百卷、约180万字的宋史。他把书名定为《宋史新编》,以表示这是一部与元修《宋史》不同的一部新作。

1560年,倭寇流窜到莆田,焚毁了他的房屋,他匆忙避居乡间,随身只带着书稿。处于逆境中的柯维骐只接受亲友弟子的馈赠,对官府救济婉言谢绝。

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柯维骐以七十八岁高龄去世。

只可惜,这本连《四库全书总目》都赞扬的史学巨著,却没能“二十四史”都未进入。

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