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愚公移山之志 2019-03-04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中山市中医院高文彪(1982年)

温胆汤一方始于唐孙思邈之《千金方》,它具有温和胆气,去湿和胃涤痰降逆,清热快膈之功,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广泛运用治疗多种疾病,均有卓效,兹将治验与体会简介如下,希同道指正。

一.少阳寒热症:

临床上具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痰多而咳,脉弦,苔黄滑,于本方加入柴胡、黄芩、生姜、大枣。

按:《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来调达少阳之郁遏,培中益解,现运用本方治疗少阳寒热症,也是调达少阳之郁遏而泄中土之壅滞。小柴胡汤是木火郁遏于半表半里,而里气不逆,痰气不壅,故于达郁之中加入参、姜、枣、草以培中土,而有培土达木之意。本方也是木火郁遏于半表半里,而里气壅滞,痰气上逆,故于达郁之中用二陈、枳实、竹茄以泄土之敦阜,有泄土达木之意。

二.眩晕症:

本方加入钩藤、白芍、珍珠母。

按:《内经·素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伤寒论》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涉及肝胆病变可产生眩晕之症。《金匮》痰饮咳嗽篇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说明胸膈间有痰饮,阻遏阳气上升可产生眩晕症状。朱丹溪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因而综合归纳肝胆木火郁遏与痰饮阻遏阳气上升,都能导致头目眩晕,故于温胆汤基础上加入钩藤、白芍、珍珠母,既能温和肝胆以达木郁,又能除痰涤饮以通阳气,临床上遇到美尼尔氏综合征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以眩晕为特点,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均收良效。

三.心悸症:

本方加入菖蒲、远志、白芍。

按:心悸病机,综合《伤寒论》有心阴不足的炙甘草汤证;有心阳虚的桂栀甘草汤证;有中虚不足的小建中汤证;有水气凌心的茯苓甘草汤证;有心饮内停半夏麻黄丸。本方运用与半夏麻黄丸机理近似,属于水饮内停可以互证,但麻黄半夏丸是宣肺以行水,本方运用温胆降逆以行水,加白芍枳实以降其逆气,治胆以宁心,加菖蒲、远志二味,宁神以温胆。

四.耳鸣症:

本方加入菖蒲、远志、石决明。

按:《灵枢》经脉篇: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胆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可见少阳经脉与耳前的关系密切,今少阳木气郁遏,相火偏盛,因而挟痰热随经上壅,致耳窍失灵,运用温胆汤以降胃中浊气而除痰,温和胆木使之条达,加菖蒲、远志以通窍,石决明以镇逆。

五.胸痹:

本方加入防党、丹参、石菖蒲。

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人参汤亦主之”。说明胸痹的机理为气虚、痰浊所致,提出宣痹化痰和补气的治法,今运用温胆汤除痰利气,条达气机,而达到宣痹化痰之功,方中加入党参扶正补气,丹参活血化瘀,菖蒲开闭,临床上可运用治疗冠心病。

六.黄疸:

本方加入茵陈、柴胡、栀子。

按:《伤寒论》曰:“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说明发黄是脾土病变,其实使脾产生发黄的原因就在肝胆,《金匮要略》黄疸篇“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前人仲景治疗黄疸病提出以柴胡汤达肝胆之热,茵陈五苓散治脾胄之郁湿,奠定了黄疸病治肝治脾之法,今继承前贤的经验,以温胆汤转输脾胃之郁湿,柴胡、栀子以达肝胆之郁热,加入茵陈芳香化湿,达肝之郁,发脾之节。

七.小儿惊风:

本方加入冬桑叶、菊花、天麻、石决明。

按:惊风是小儿急证,原因多是木火过盛,中土受其制,因而不能转输水气,聚液成痰,木势又挟之上升而见痰涎涌盛之症,运用温胆汤,使胆气温和,降逆除痰,加冬桑、菊花、天麻、石决明以平肝降逆。

八.胁痛:

本方加柴胡、白芍、香附、牡蛎。

按:《灵枢·经脉》曰:“少阳之脉行于胁表,厥阴之脉行于胁里”。少阳病也有胸苦满的见证,可见胁部是肝胆之外候。今肝胆木气不和,故本经外应部位发生疼痛,运用温胆汤以温和胆气,除痰和胃,加入柴、芍、香、牡平肝止痛。

临床体会:

温胆汤由法夏、云苓、枳实、竹茄、橘皮、甘草组成,一方有枣仁,局方无茯苓。《内经》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说明少阳本火而标阳,从本气之化,由于他从火化,因而产生热多而不温和的性能,温胆是要求少阳的胆气保持它温和的常性,不要过于温而产生热病变。

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学说,胆属甲木,胃属戊土,木疏土是属正常范围内的制约,胃能纳谷,但消谷工作一方面靠脾的帮助,另一方面就要靠肝的疏泄升发,才能完成消化吸收排泄工作。反过来说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肝木的生长条达,要靠土的栽培,如土气敦阜或卑监都能导致木气的盛衰,所以胆气是否保持它的温和与胃气有密切的关系,如胃气太过或不及也不能调节胆气的温和。温胆汤以和胃化痰清热为目的,方中使用法夏、云苓、枳壳消痰去湿,使它下行泄胃土的敦阜,用竹茹、甘草一以清热,一以和中,使湿痰属于热者一廓而清。方中无治胆之药,和降胃气,气机调和,则胆之痰热自去,间接使胆气舒展,邪去则正安,因此临床上凡土壅木郁所致上述诸症,投以本方均收捷效。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交流,不建议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